廖子东

廖子东,男,1909年出生,广东兴宁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毕业于梅州市梅县区师范,曾任小学教员,《梅县区民报》编辑。1935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湖南省等地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工作。1952年后历任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

人物生平

廖子东1927年毕业于梅县师范学校,1930年考入广州南堤新闻学院。1932年任《梅县民报》主编,1935年赴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学习。1937年至1940年,在香港九龙定居,以笔名大孤在香港报刊上发表数十篇杂文,批判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为民族与正义呐喊。1940年8月,他离开香港特别行政区,奔赴抗战前线,先后任衡阳市《湘潮日报》和长沙市《国民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前后,他回到家乡任《时事日报》主笔。1945年8月被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聘为讲师,在中文系任教,同时编辑该院刊《文理学报》,不久晋升为副教授。

20世纪40年代,他在香港、广州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报刊发表七十余篇小说、散文,并出版了《八千里路》《中日八年战争回顾》等书。中期,他独闯宝岛——台湾,两个月之内足迹几乎遍及台湾,著有长篇游记《台湾环岛行》问世。后期,廖子东又有长篇游记《江南一环》问世,它包括《九江船》《大江南北小景》等数十篇速写,真实地记录了南中国社会的风貌。

解放后,广东文理学院与外校系合并组建华南师院,后改为华南师范大学,他一直在华师工作,被聘为教授,任中文系主任。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编写了《论小说实质的艺术法则》《写作讲话》《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等教材。受国家教育部委托,主持《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的撰写和审订。

他在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等诸多方面颇有建树。1981年,他的论文《试论鲁迅的家庭婚姻和爱情对他的思想影响》在全国鲁研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之举,很有创意。廖子东是华南师大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从1979年起,他先后带了五届研究生,他诲人不倦,为研究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被研究生们称为严父与慈母合一的好导师。

他于195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先后担任了广东语言学会会长、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等职。1983年他患脑偏瘫。此后十年间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教学和科研,用左手撰写了一批论文,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审阅批改后辈的著作。

主要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流霞盏》,中篇小说《恋的峰》、《天际的云》,散文《八千里路》等。

参考资料

历年《兴宁年鉴》人物传略(三).兴宁市人民政府.2024-03-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