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连魁(1854年-1922年)艺名“金林福”或“金陵福”(Ching Ling Foo),生于北京,是最早在西方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魔术的中国魔术师。因为说话口吃,被称为“朱嗑吧”。
1898年,朱连魁首次登陆美国表演,并自称是“专为慈禧太后献艺的魔术师”。他以东方风格的传统中国戏法迅速在全美风靡起来。朱连魁成名后,被许多人模仿,其中最出名的是程连苏,1905 年,真假“金陵福”,在伦敦相遇,相约比试,但朱连魁未到场。
朱连魁是国际魔术家协会(I.B.M)官方刊物《连环》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此外,他还与美利公司的一位外国人合作,拍摄了我国最早的新闻影片《武汉战争》,该片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情况。朱连魁被认为是第一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声誉的现代东亚魔术师。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清末年间,慈禧太后为了玩乐,组建了一支宫廷表演队伍。朱连魁在其中。朱连魁本是混迹江湖、走街访巷变戏法的艺人,因不爱说话,技艺出色,被破格选入宫廷表演队,专门为慈禧太后表演戏法。朱连魁有独家秘诀。他的表演不俗气,颇具观赏性,讨得慈禧欢心,大获赏赐。后来,朱连魁自封“皇家魔术师”。离开宫廷后,他在上海表演。之后,他又辗转天津市组建了一支戏法班,全国巡演。
1898 年,朱连魁戏班远赴美国参加奥马哈世界博览会。作为中国第一位赴美表演的魔术师,他特地为自己取了艺名金陵福,英文名叫Ching Ling Foo。在博览会上,打着为“慈禧太后表演的魔术师噱头,吸引了一票热情观众,其中有霍普金斯上校。霍普金斯上校以美国杂耍表演组织者身份,邀请朱连魁与他签合同;当时,受制于美国排华法案,中国人很难在美国居留。而霍普金斯上校看重朱连魁带来的东方魔术,极力挽留,亲自证明,朱连魁等人属于表演艺人,绝非普通劳工,并帮助他们取得了在美国演出的合法身份。后朱连魁用东方戏法掀起了美国狂潮。他最拿手的魔术之一是“大褂出彩”。这是一项中国戏法的表演,普通表演者往往穿一袭传统大褂,用手拿块布在胸前一遮,便迅速端出果盘、盛满大米的碗,能变出有活鱼的鱼缸,就已经算是戏法高手。而朱连魁能一个人在台上,变出一桶牛奶,或者变出一只巨碗,碗里盛着不断上升的清水。朱连魁将手伸进这只巨碗,瞬间捞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有时候又变出一个重达近百斤的玻璃水缸,水面上游动着鸭子。这些充满意趣的魔术场景,一下子戳中了西方观众的心,他们被朱连魁带来的异域文化深深吸引。“金陵福”的名字,传遍纽约大街小巷。人们以看过他的演出为荣,甚至一遍遍去看,试图解出奥秘,就连魔术大师哈里·胡迪尼都到场观看,还与朱连魁合了影。朱连魁身美国一流魔术师队列,势在必得。而且朱连魁登上了国际魔术家协会(I.B.M)官方刊物《连环》。
模仿危机
朱连魁在美国空前受欢迎,许多籍籍无名的外国魔术师看到了商机,纷纷剃了头,穿上清装大褂,模仿金陵福。其中,最为人知的模仿者是程连苏,甚至靠扮假走上了魔术事业的巅峰。程连苏,本名威廉·罗宾逊,14 岁师从著名魔术师哈里·凯勒,学过不少技艺。当“金陵福”大火后他立刻改艺名为“程连苏”,中文名写起来区别很大,而英文名 Chung Ling Soo 与 Ching Ling Foo,仅相差两个字母,为避免被金陵福揭穿他远渡重洋到了伦敦,从此只穿中国传统服饰,留起了辫子,甚至给白皮肤上涂满油彩,正式开启魔术事业。为了使得身份更加可信,他还给自己编造了一个凄楚的出身,对外声称,自己是苏格拉兰教士与广东妇女生下的孩子,13 岁成了孤儿,被一名中国本土魔术师收养,继承其衣钵。在表演过程中,他同金陵福一样,几乎不说话,需要交流时,假装听不懂英文,请翻译进行互动。他还伙同情妇,假扮成他的中国妻子,在台上蒙骗观众。即便如此,不明真相的伦敦观众十分喜爱程连苏。各大剧院争相邀请程连苏表演一时间,他成为欧洲身价最高的魔术师之一,甚至电影《致命魔术》中也还原了这一人物。想采访他的记者、翻译挤破了头,可程连苏绝不接受任何访谈。
1905 年,真假“金陵福”,在伦敦相遇。彼时朱连魁来伦敦帝国剧院演出,仅百米开外,程连苏也在另一家剧院表演。两人在报纸上打了一番口水战最后约定决战。朱连魁提出,要程连赤表演10个他的经典节目或者他来演程连苏的任意节目。一旦他失败,就立即赔偿程连苏1000 英镑。双方约定了决战时间和地点一决高下。但朱连魁最终没有出现在决赛场上。舆论一时倒向程连苏,人们纷纷揣测,朱连魁被程连苏的魔术变走了。对于不解真相的观众们,他们深信穿大褂、留辫子的程连苏才是中国人。因为程连苏在表演中,经常拿辫子、肤色做文章,故意强调自己的东方特征,不惜加深外国人的刻板印象比如,他有一个节目,会让辫子直立起来,仿佛被天空中的神秘力量吸了上去,加上刻意蒙昧的表情愚弄观众,也侮辱了国人。可白皮肤的外国人最爱这些桥段,他们认为朱连魁不表演这些,算不上地道的中国人。1918 年的一天,程连苏在表演中意外去世后,法医宣布,他不是中国人。真相大白时,这段荒谬的故事引得欧洲一片愕然又翻出程连苏的旧账,在金陵福出现之前,他还曾模仿一位当红的阿拉伯魔术师,也使用雷同的手法,骗取不知情的观众信任,博得名利。
返回中国
朱连魁回到故土。1911 年,朱连魁戏班出现在武汉。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出身卑贱的街头艺人在西方爱上了电影他在数十年的巡演空余时间,学习了大量电影知识还买了一批电影器材,平时用来拍下表演技法,后来他将镜头对准了战争。彼时,武昌起义后,民军占领汉口、汉阳与当地清军作战。朱连魁与另一位摄影师合作,在炮火纷飞中实地拍摄,冒着生命危险,踏过遍野横尸在硝烟滚滚中,拍下民军与清军作战的场面。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他力克万重难,将拍摄完成的胶片送往上海市,进行冲洗和剪辑。1911年12月1日,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武汉战争》诞生,在上海首映。
人物逝世
朱连魁回国后记载不多,返回中国后,朱连魁最终客死他乡,去世时间不详。程连苏此后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朱连魁的声名,在世界各地周游演出,这是演出的招贴画。1918年,程连苏在表演压轴节目“枪打活人”时因枪走火中弹身亡,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程连苏和朱连魁都已经成为中西魔术和文化交流史上的经典人物。
人物作品
朱连魁有很多著名的魔术,例如“口吐百丈”“空竿钓鱼”“碎纸还原”等。其中一个在美国引起轰动的节目是:用一块空空如也的布,转眼间便变出一只据说能装80磅水的巨碗,水一直漫到碗沿上,再一探手,他又从水中拎出个小孩来。“大碗飞水”是朱连魁最拿手的古彩戏法之一。特别是朱连魁在每次演出结束时最后一招,将毯子扔在地上,随手扯毯子一角,向上抛起,地上出现了一大缸水和鱼,水面上还飘着苹果。
我国最早的新闻影片是由他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
变水的魔术道具Foo Can(即Ching Ling Foo Can)也是朱连魁发明。
影响与评价
朱连魁算不上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 但身上始终闪耀着高尚的人性光辉。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他火遍欧洲, 却在伦敦没有揭露程连苏的把戏, 既保全魔术的神秘, 也放了对方一条生路, 最后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用摄影机记录传统戏法的精髓, 还拍下中国第一部纪录片。 他从一粒微尘而起, 扬名海外, 为历史划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后, 转身跃入人海, 深藏功与名。——《国家人文历史》
参考资料
清末魔术师传奇人生:表演时枪走火中弹身亡.中国新闻网.2023-12-22
摄于1911年的《武汉战争》—— 我国首部反映辛亥革命的新闻片.上海政协.2023-12-22
朱连魁是清朝御用魔术师,他擅长大碗飞水魔术,至今无人能够表演.热点新闻.2023-12-23
尘封百年的《武昌起义》、《武汉战争》.长江商报官方网站.2024-05-24
魔术师朱连魁的传奇人生.今晚报.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