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刺绿绒蒿(学名:绿绒蒿属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刺绿绒蒿是一种一年生的双子叶植物纲,高度从20厘米到1米不等。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刺长0.5-1厘米。主根肥厚而延长,圆柱形,长达20厘米或更多,上部粗1-1.5厘米,果时达2厘米。叶全部基生,叶片披针形,长5-12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而入叶柄,边缘全缘或波状,两面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平展的刺;叶柄长0.5-3厘米。花葶5-12或更多,长10-20厘米,坚硬,绿色或蓝灰色,密被黄褐色平展的刺,有时花葶基部合生。花单生于花葶上,半下垂,直径2.5-4厘米;花芽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或更大;萼片外面被刺;花瓣5-8,有时4,宽倒卵形,长1.2-2厘米,宽约1厘米,蓝紫色;花丝丝状,长约1厘米,色比花瓣深,花药长圆形,稍旋扭;子房圆锥状,被黄褐色平伸或斜展的刺,花柱长6-7毫米,柱头圆锥状。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稀宽卵形,长1.2-2.5厘米,被锈色或黄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刺基部增粗,通常3-5瓣自顶端开裂至全长的1/3-1/4。种子肾形,种皮具窗格状网纹。花果期6-9月。
叶片结构和花序在野外有很多变化,花朵可以是单独生长或成簇生长。茎和花梗表面有稻草色的刺。基生叶(约25厘米)呈玫瑰状排列,叶片呈椭圆形或狭长椭圆形,朝叶柄处变尖,叶缘整齐或稍微有裂片或齿状。叶子的基部变细至叶柄,顶端钝或尖。叶片的上下表面长有黄色或紫色的刺,这些刺从紫色的疣状结构上生长。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被刚毛覆盖。上部的叶片较小,类似苞片。多刺绿绒蒿是落叶植物。
开放的花通常呈蓝色或红蓝色,但很少是白色。花朵直径为5-7.5厘米。花梗通常不超过22厘米长。承载花朵的花梗弯曲,因此花朵不会竖立,而是下垂。重叠的花瓣呈宽杯状排列,4-8片花瓣呈椭圆形。萼片的上表面有刚毛。单独生长时,花朵排列在花梗上。在某些情况下,花朵聚集在茎的下半部分。
雄蕊(10-14毫米)持有灰黑色的花药,花粉呈黄色或橙黄色。花丝和花瓣通常是相似的颜色。雌蕊由一根柱头(6-7毫米)和黄色的柱头组成。子房呈圆锥形,外表面有压缩的刺。
种子呈肾形,小而深褐色,末端尖锐。它们包裹在一个长有刺的荚果内(刺的基部较粗)。这个荚果被称为蒴果,呈圆顶圆柱形。荚果长约1.5厘米至2厘米,宽0.6厘米至1.1厘米。由于多刺绿绒蒿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有两个子叶。
分布范围
多刺绿绒蒿主要分布范围从尼泊尔西部一直延伸到东喜马拉雅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西藏)和中国西部(甘肃省西部至四川省和云南省西北部)。
生长环境
多刺绿绒蒿主要生长在海拔3100米至近6000米的岩石区和草坡上,接近这些海拔地区植被的极限。这些植物可以生长在略有阴影或阳光充足、凉爽的地方,如草地和岩石区。它们也可以与其他灌木植物一起生长,如杜鹃。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湿度,不需要冬季保护。由于它们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可以耐受零下-10华氏度的低温。花的颜色不受土壤碱度的影响。
繁殖方法
多刺绿绒蒿的繁殖方法为种子。
播种
选择土壤疏松,含细沙较多的土地作为试验小区,整地作床,一般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有利于灌水。播种前种子用40℃热水浸泡12小时,播种撒播采用小区内均匀撒入种子,覆土0.5-1厘米,然后酒透水即可。
组培
材料
以多刺绿绒蒿幼株与成株作为外植体;选取生长活跃的幼嫩叶片等多个部位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材料。
方法
消毒:外植体于清水中洗净后,用乙醇棉球对外植体进行擦拭,用少量洗洁精去除幼株表皮毛,然后用0.1%的氯化汞溶液灭菌3-5分钟;倒去升汞溶液后,用无菌水冲洗叶片3-4次,每次1分钟。在无菌环境下对外植体进行切割,分别将叶片切割成0.5厘米方形小块,叶柄切成1厘米长小块、子房沿底茎纵切后切成0.5-1.0厘米的小块,生长点切成直径0.5厘米的半圆小块后进行接种;花药则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上。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作为基础培养基,外源激素控制为0.1毫克/升NAA分别与1毫克/升、3毫克/升、5毫克/升6-BA配合使用,另添加30克/升的蔗糖和8.6克/升的琼脂,调整pH5.8-6.0。培养条件:温度为20±2℃、光照强度为1000-1200勒克斯、50-120勒克斯和完全避光3种,24小时光照。每瓶接种4块外植体。
外植体继代培养:选择愈伤组织萌出前期(接种后第10天)和不再出现愈伤组织时期(接种后第25天),在此期间每5天进行一次继代培养。将愈伤组织切割成0.5厘米方形小块后,切除珠被内所有部分,仅保留子房外壁,接入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
病虫防治
多刺绿绒蒿主要会发生褐斑病,用多菌灵每天喷施1次,连续3-5次。立枯病害:采用在病株周围喷施1:100玻尔多液防治效果比较好,可以防治病害的蔓延,控制病害的传播。
主要价值
多刺绿绒蒿的一株植物可以产生许多种子,但在自然和实验室环境中,种子的发芽率较低。随着对这种植物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植物可能会被连根拔起。多刺绿绒蒿用于观赏和园艺目的,但考虑到植物的一年生特性,难以栽培。它从1904年开始被栽培,主要来自中国和西藏自治区。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多刺绿绒蒿 Meconopsis horridula.植物智.2024-07-30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24-02-06
Meconopsis horridula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