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孩儿草(学名:孩儿草属 chinensis Benth.)为爵床科孩儿草属的草本植物。分布在台湾岛、溪边、生境:路旁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江西省、广东、广西、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600米的地区,常见于山坡草地、路旁林缘或溪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花期9-10月;果期6-9月。
形态特征
草本,成株,茎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斜升或直立,高达70厘米。叶对生,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2.5—8厘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明显有柄。穗状花序较疏松,长1-3厘米,直径约1.5厘米,顶生或生上部叶腋内,苞片椭圆形至匙形,长7-8毫米,疏生短柔毛,小苞片2,椭圆形,具膜质边缘和睫毛,花萼5裂,长3-4毫米;花冠淡紫蓝色,长约1.5厘米,2唇形,下唇浅3裂,雄蕊2,药2室,药室不等高,较低的1室具小距。子实蒴果长约6毫米,开裂时胎座由底弹起,内有种子4粒,种子椭圆形,两侧略扁,表面有瘤状小凸点。较强壮的一年生草本,于下部节上容易生根。花果期春季至秋季。以种子繁殖。
生长环境
中华孩儿草喜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林缘或溪边,常见于路旁溪边和田边地角、庭园空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产安徽(祁门县)、浙江省(龙泉市、昌化)、江西省(石城县、宁都县、修水县、黎川县)、福建省(长汀县、建宁县)、台湾(花莲、屏东市、台东县、南投、嘉义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鼎湖区、广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生路旁和溪边。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
采收储藏
中华孩儿草别名明萼草,是爵床科植物中华孩儿草的全草。夏、秋、冬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