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岔村(汉语拼音:táochà)原名陶家岔,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陶岔村位于豫鄂交界地带,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东岸,地处汤山、禹山、杏山三山之间。世界上最大的自流引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陶岔村,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闸位于陶岔村,所以被水利专家誉为“天下第一渠首”。
历史沿革
近代史
陶岔原名陶家岔,2004年该村出土的《重建火德星君庙碑》记载:“……陶家岔旧有行宫,考其碑碣……乾隆 戊……近倾矣……生彭应纶撰文,贡生彭应书,化主陶敬先。”该碑残损不堪,文字大多难以辨认。陶岔村有陶、郑、张、王、李、赵、熊、屈、申、刘、翟、戴、周、陈、杜等几十姓氏,多为搬迁户。
1952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专家学者们的勘探调查,陶岔成为引水渠的首先地。1969年1月26日,陶岔渠首工程在陶岔村石盘岗开工。原邓州市十几万青壮年轮流上阵,历时5年时间,付出141人死亡,2880人伤残的巨大代价,终于建成了深49米,宽470米,十余公里长的大渠和高6.7米,宽100余米,高程140米的渠首水闸。
陶岔村,原本隶属于河南省邓县九重公社,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竣工,丹江口水库淹没淅川大面积土地,1972年12月,邓县的九重、厚坡镇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归淅川县,陶岔自然作为九重公社一个村也自然归淅川管辖,目前下辖三个自然村:陶岔、付营、移民张庄,常住人口一千余人。
地理环境
陶岔村濒临丹江口水库,隶属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镇。在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前,陶岔所在地原是一条长狭谷,位于汤山、禹山、杏山三山之间。在这条峡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名叫陶岔村。陶岔村不大,只有700多人口。但是,陶岔背靠禹山,面向汤山。曾有汤山温泉汇成的小溪,缓缓从村前经过,流向丹江。目前陶岔渠首到陶岔村分布有两公里宽的生态林。
行政区划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原古时期,陶岔一马山川,二郎神追太阳经过陶岔,并在此休憩,他放下担子,担子一头就成了汤山,另一头就成了羽山。他站起来松松腰带,抖抖裤管,抖出来的灰尘变成了杏山。然后他又喝了丹江水,磕了磕鞋子里的石头、沙粒,轻轻松松上路继续追太阳。二郎神走后,磕出的鞋灰,变成了一座“石盘岗”,就是现在的陶岔街。
陶岔人文
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更使人流连忘返。渠北汤山之上的成汤寺、云迹寺古迹斑驳;渠南禹山之巅的夏王宫香火不断;秦楚大战、宋金大战的古战场隐约可闻金戈铁马之喧嚣;朱廉山上楚长城、练马场、藏兵洞让人顿生探奇思古之幽情。寇凖、范仲淹等历代达官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今日读来,仍觉荡气回肠。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动工,陶岔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专家、学者、游客接踵而来,或调查研究,或旅游观光,或抒发感触,虽然目的不一,但渠首的美丽风光给来到这里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青山碧水映丹阳
第一部系统讲述渠首人文风貌、工程建设、移民迁安市的图书。
该书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渠首为点,渠首母亲河丹江为线,水源地的河南省库区为面,立体地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人文风光,以及水源地的中原儿女们为了南水北调这一千秋伟业的水利工程,在长达半个世纪中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热情讴歌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那些为水而战的水利建设者、为水而徙的移民乡亲和为水而碌的移民干部。本书既是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深情礼赞,更是渠首人民对中国梦的丰厚献礼。
政治
2002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
2006年10月20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考察中线水源-陶岔枢纽
2007年10月12日,张基尧主任考察中线工程-陶岔渠首
2009年12月28日,中线渠首枢纽工程在淅川县丹阳镇陶岔村开工建设。
2010年7月7日,南水北调淅川县移民16万,陶岔实现10天和谐搬迁。
2010年8月1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视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说陶岔渠首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之一。
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南阳市主持召开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设协调会。
2011年2月1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建设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王松春一行察看陶岔渠首枢纽主体工程灌溉导流工程建设情况。
2011年9月23日,刘淇率团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南水北调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现场,察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工程的进展情况。
2012年9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并称称赞南水北调水源“很甘甜”。
2014年7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南段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2014年10月初,全体村民迁入政府打造的新型生态社区“渠首第一村---楚风汉韵风格的风情小镇”。
2014年10月底,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至北京十月底将全面通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旅游详情
陶岔村附近有淅川香严寺、坐禅谷、丹江大观苑、淅川八仙洞、荆紫关镇古镇、荆紫关等旅游景点。
渠首陶岔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8摄氏度,无霜期228天,适合休闲度假和游览观光。
美 食:丹江鱼。由于丹江水非常纯净,所以丹江野生鱼味道鲜美,名扬中原大地。美食专家称:“吃丹江鱼,天下无鱼”。丹江鱼有160余种,丹江全鱼宴是这里招待贵宾的最高礼仪。到渠首陶岔,丹江鱼不可不吃。
住宿:可住农家宾馆,感受农家的厚重与宁静;也可以选择位于丹江大观苑景区附近的国家4星级宾馆半岛假日酒店,享受尊贵舒适的服务;亦可到到香花镇宋岗松岗,住内河三星级游船“清源号”,在丹江水面上拥抱涛声入眠。
交通
从上海—西安高速公路邓州站下,沿渠首快速通道,30分钟就可到达渠首陶岔。也可从淅川县城沿上九路直达陶岔陶岔拥有漯河市一个,水路可通达淅川县仓房镇等,公路有客运专线通达南阳市、邓州市和淅川县。
参考资料
陶岔村介绍-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镇陶岔村资料简介.博雅地图.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