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毛常绿荚蒾是常绿荚的一个变种,拉丁名:荚蒾属 sempervirens K. Koch var. trichophorum Hand.-Mazz.,常绿灌木,生于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溪涧旁或丘陵地灌丛中,海拔100-1800米,根茎和叶可入药。
形态特征
幼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簇状短毛,有时还夹杂简单长毛。叶顶端具较明显的锯齿,侧脉5-6对。果实较大,核长约7毫米,直径约6毫米,背面略凸起,腹面略呈鹅毛扇状弯拱而不明显凹陷。
分布范围
产于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南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四川省东南部(北陪)、贵州省(遵义市、贵定县、榕江县)及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畴县)。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南部。
主要价值
参考出处:《中华本草》傣药卷
傣药名:埋昂
药材基原:为忍冬科植物具毛常绿荚蒾的根茎和叶。
采集收藏:全年叶采,切断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味涩,性寒。入水、风塔。
功效:清火凉血,利水消肿,提气固脱。
主治:“拢牛,优哦勒”(小便热涩疼痛,尿血),“混趟,晒滚缅”(子宫脱垂,直肠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茎15~30g。外用:鲜叶适量,切碎炒热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