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前

方前进,出生于公主岭市,现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研究员,同时担任吉林省耕作学会理事。

人物经历

方前进自1982年起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198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得本科学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技术、玉米栽培技术以及人参栽培技术。迄今为止,他已参与了36项科研课题,并且目前正负责科技部公关项目的子专题——“桦甸市玉蜀黍属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科研成就

方前进的研究成果丰硕,他曾参与多个获奖项目,如“东丰县横道河镇立体农业开发示范区531”项目,该项目在1993年获得了吉林省人民政府科技推广三等奖;“半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531计划项目)”在1994年获得了吉林省政府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二等奖;“桦甸市八道河子镇生物资源开发科技示范区”项目在1997年获得了吉林省政府农业丰收奖二等奖;“农业综合开发区域模式研究”项目在1997年获得了农业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玉米精量播种机保苗增产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在1998年获得了吉林省政府科教兴农竞赛一等奖;“半山区玉米增温促熟综合增产技术”项目在1999年获得了农业部丰收三等奖;“35万亩水稻良种及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项目在1998年获得了农牧渔业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与设备研制”项目在2008年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高产优质广适玉米新品种吉单198及系列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在2007-2008年度获得了吉林省农业推广一等奖;“吉林省中西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项目在2011年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八;“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与设备”项目在2011年获得了农业部中华神农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二;2011年被评为“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项目在2012年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十二;同年还获得了吉林省职工自学成才者称号。

发明专利

方前进在技术创新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在2004年至2013年间共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包括“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方法”“播种穴距、播深调节装置”“扣半留茬播种玉米用开沟施肥调节装置”“扣半犁用犁铧调节装置”“用于滚动播种器上的平整种床及播深调节装置”“滚动播种器用镇压调节装置”“追肥器用脚踏调节装置”“研究植物根系生长状态的试验筒”“玉蜀黍属收获机的扒皮行程调节装置”“用于双垄播种的行距调节装置”“具有保护筋的玉米扒皮行程调节装置”“用于清除种床内根茬的装置”“将滚动播种器并接在旱田犁上的调节固定装置”“可并接在旱田犁上的滚动播种器”“推杆可调式高密度滚动播种器”“高密度滚动播种器”以及“一种用于水田盐碱土垂直抽样的装置”。

社会贡献

方前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示范推广新技术提升了经济效益达8151.9万元。他还参加了双阳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广了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技术和化肥节本增效施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作为吉林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他被派遣至抚松县露水河镇,针对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的技术方案,包括品种优化组合、精准播种、合理密植及最佳施肥技术。

学术贡献

方前进在学术出版物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力增产素应用技术论文集》的编委之一,并参与编写了《效益农业的科技示范》一书。2004年,他为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撰写了“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蜀黍属覆膜栽培与裸地栽培效果分析”的报告,建议在该地区采用中熟耐密品种的裸地栽培来替代覆膜栽培,以提高产量和效率。2011年,他作为第一作者编制了吉林省地方标准《湿润区玉米增密促熟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