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5号

甬优5号是选育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用品种甬糯2号A×K4853选育而成的水稻品种。 2007年11月14日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7032。

国审稻200703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糯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0天,比对照秀水63迟熟3.4天。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株高116.1厘米,穗长20.9厘米,每穗总粒数126.6粒,结实率82.2%,千粒重35.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4.2%,长宽比2.1,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优质糯谷标准。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平原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9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4.47%(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82.86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9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89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5.7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8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9.7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8.5公斤,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2~25天移栽,稀植,栽插规格23厘米×26厘米,每穴栽插1~2粒谷苗。3.肥水管理:重施蘖肥,酌施穗肥。每亩施纯氮13.5~16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氮肥4:5:1、钾肥2:4:4。蘖肥在移栽后10天和20天各施一次。穗肥在倒二叶露尖时施入。好气灌溉,足苗搁田,有效分蘖终止期分次轻搁,幼穗分化后复水,抽穗后薄水勤灌,后期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直鬃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迟,产量高,糯性优,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浙审稻2005023

2005年浙江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23

选育单位: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甬糯2号A/K6926

产量表现:甬优5号经2002年省单季杂交粳(糯)稻区试,平均亩产543.8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3.8%,未达显著水平;2003年省单季杂交粳(糯)稻区试,平均亩产570.7公斤,比对照甬优3号增产12.0%,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5.2公斤,比对照甬优3号增产8.9%。

特征特性:该组合2002年省区试全生育期155.1天,比对照秀水63长3.4天;2003年省区试全生育期149.0天,比对照甬优3号长3.0天。两年省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5.1万,每穗实粒数118.6粒,结实率87.0%,千粒重35.5克。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2002、2003年鉴定结果,平均叶瘟2.3级,穗瘟2.0级,穗瘟损失率2.5%;白叶枯病4.9级;褐飞虱8.0级。据2002、2003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平均整精米率61.5%,长宽比2.1,胶稠度10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

审定意见:甬优5号属半矮生型粳糯稻组合。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千粒重高,丰产性好。株型松散,茎韧秆壮,后期熟相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白叶枯病。糯性较好。制种产量较高。适宜在浙江省全省作单季晚稻种植。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