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梦

刘一梦(1905—1931) ,原名刘增容,又名刘大觉。蒙阴县垛庄村人。作家。共青团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书记。出生于县内有名的地主家庭“燕翼堂”。

基本资料

刘一梦(1905—1931) 刘晓浦的侄子,原名刘增容,又名刘大觉。蒙阴县垛庄村人。

人物活动

作家,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出生于县内有名的地主家庭“燕翼堂”,是共青团山东省委早期领导人和中国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创作最早的实践者之一。早年毕业于驻临沂的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后考入金陵大学文学系。1923年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在校受瞿秋白、邓中夏等共产党人的教诲和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同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经常利用假期回乡宣传革命。1924年,沂水县当局为此派两名衙役对他进行拘捕,被他担任垛庄社社长的大伯父掩护脱险。

1927年冬,蒋光慈、钱杏、洪灵菲等共产党人在上海创办革命文化团体“太阳社”,他积极参加,并为社内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从事革命文学的评论和创作,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失业之后》 ,被列为太阳社丛书之一。

1930年,鲁迅在《我们要批评家》一文中曾称此书为“优秀之作”。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了济南惨案,他与数十名进步作家公开发表了《中国著作家文艺家自由联合对济南惨案的三个宣言》,向中国和世界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洗雪国耻,维护民族尊严。

同年秋,奉命到山东省任共青团省委书记。之后,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派他和王永庆等人到诸城县楼子一带开展农民运动。

9月,建立了“山东第四贫民会”,领导农民进行“抗租抢坡”斗争,为潍河沿岸农民暴动打下了基础。此后,他经常在济南市青岛市一带,以饭馆跑堂、拉洋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翌年初,团省委利用《济南日报》办了《晓风》周刊,借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他以大觉为笔名,先后发表了《论新现实主义》《当前文艺运动之趋势》《论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影响很大。他通过《晓风》周刊,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他的革命活动引起敌人的注意。叛徒王天生、王复元经过策划,于1929年4月9日将他逮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从封官许愿到施行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后被监禁在中国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在押期间,仍继续坚持狱中斗争。

1931年4月5日与叔父刘晓浦一起在济南市就义。

人物事迹

刘一梦(1905~1931)原名刘增容,刘晓浦的侄子,参加革命后化名刘一梦、刘大觉。革命作家。早年在临沂五中上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文学系,后转上海大学社会系。在学校受其叔刘晓浦的影响,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于1923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们叔侄在上海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蒋光慈阿英等人在上海成立文学团体《太阳社》,刘一梦是主要成员。他经常以“一梦、大觉”为笔名发表文章,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他曾写过不少文学作品,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失业以后》。作品中描绘了工农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非人生活及其反抗精神,塑造了众多的被压迫者和革命者的形象。鲁迅在《我们要批评家》中写道:“...... 刘一梦的《失业以后》总还是优秀之作。”他的作品现已发现的还有《工人的儿子》、《谷债》、 《雪朝》、《车厂内》、《斗》、《沉醉的一夜》、《暴民》等8篇。1928年,刘一梦由党派往山东省,担任团省委书记。之后,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派他和王永庆等人到诸城县楼子一带开展农民运动。9月,成立了“山东第四贫民会”,领导农民进行“抗租抢坡”斗争,为潍河沿岸农民暴动打下了基础。此后,他经常在济南市青岛市等地,以饭店跑堂、拉黄包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19年初,他兼任《济南日报》副刊《晓风》的主笔,借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揭露反动当局的黑暗统治。1929年3月,省委遭破坏,刘一梦被捕入狱,屡遭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与其叔刘晓浦山东省党组织的领导人邓恩铭、刘谦初等22人被中国国民党反动军阀韩复榘枪杀于济南,史称“四五”惨案。时年刘晓浦仅28岁,刘一梦26岁。刘一梦、刘晓浦牺牲后,其家人置棺敛尸,一直浮殡,刘一梦的叔父刘云浦含泪发誓,共产党不取得胜利,我决不出殡。直至烈士63周年忌辰时,也就是1994年4月5日,刘一梦、刘晓浦的遗体才正式出殡,安葬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山东省及北京等地1万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安葬揭碑仪式。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