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焚柴记

《折焚柴记》(日语:折りたく柴の记,中文译名又作《折柴记》)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新井白石的自传。本书写于1716年,作者在被解除官职后隐退之际,叙述了他从幼年到晚年的经历,特别是在德川家宣德川家继时期的政治内幕。《折焚柴记》文风朴实,感情真挚,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被认为是兼具文学价值的作品,在日本史学界备受称道。

命名由来

书名出自后鸟羽天皇的和歌“思ひ出づる折りたく柴の夕烟むせぶもうれし忘れがたみに”(“折却柴火炊烟起,半带哽咽半似喜,心生思念与回忆”,收于《新古今和歌集》卷八)。日本学界认为,命名为“折焚柴记”是取义于这首和歌,象征着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回忆。

内容介绍

《折焚柴记》写于日本正德六年·享保元年(1716年),作者离开政治舞台之际。全书152节,分为序、祖父母及父母事迹、白石的出生及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白石、出仕大名家、参与师爷政治(一)─德川家宣时代、参与幕府政治(二)─德川家继时代等部分。前半部分以浅近文言文写成,叙述祖父母、父母事迹和幼年故事,后半部多用文言,记载从政期间的种种经历。文风朴实,感情真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新井白石(1657年—1725年)出身久留里藩中下级武士家庭,一度成为浪人。后侍奉甲斐国藩主德川纲丰,德川纲丰(改名家宣)继位将军后随之进入幕府任职。历仕六代将军德川家宣、七代将军德川家继,担任儒学侍讲,并积极建言,参与幕政,深受将军尊重和信任,其意见多被采纳。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执政后引退。新井白石一生著书甚多,据统计有七十九种,一百九十三卷,善于以批判精神研究日本历史和古典著作,在历史学方面有所贡献。

版本

周一良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第一版)。周一良的翻译过程始于1989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借得此书,1990年着手翻译,1993年完成初稿,1996年校订,1997年修订完毕。翻译时依据宫崎道生《定本折焚柴记释义》增订版,并参考松村明的注释和桑原武夫口语译本。周一良指出,本书前半部原文是近乎口语,因而主要译成白话文,后半部涉及幕府文件,故该部分译文含较多文言文。其译本得到“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资助,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