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系统论,五是指构成世界的木、火、土、金、水这5种物质,行是运行之意。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这5种物质构成的系统及其在系统内的运动变化规律。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五行代表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因素。五行是古代人们从生活上常见的5类物质概括其性质得来的观念。五行学说是古人用木、火、土、金、水这5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的属性,并以五行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

最早记载“五行”的是《尚书·甘誓》篇,中有“威侮五行”的说法。《尚书·洪范》则记载,商朝大臣箕子姬发讲述大禹治理天下有九大法则,这九大法则被称为“洪范九畴”。其中第一类就是“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并谈及五行的性质和功能。《国语·郑语》记载,史官史伯郑桓公讲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而不同”观念时,举例说:“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史伯断定,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乃是万物构成的元素或材料。

简介

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l类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五行类别

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虚火旺,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八卦五行

乾、兑属金,震、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干支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己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zhè]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参考资料

..2024-04-02

..2024-04-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