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假肢是一种专为大腿截肢者设计的假肢,适用范围包括从坐骨结节下10厘米至膝关节间隙上8厘米的截肢情况。这种假肢能够帮助使用者恢复行走能力,甚至可以参与骑行、跑步等活动。
假肢介绍
大腿截肢后,由于失去了正常的膝关节,导致功能损失较大。然而,当安装合适的大腿假肢并通过系统训练后,使用者能够以良好的步态行进。若配备高性能假肢,则不仅能够骑车,还能跑步以及从事适量的体育活动。大腿假肢通常由假脚、踝关节、小腿、膝关节、接受腔、悬吊装置等多个部件构成。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且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接受腔和关节件,因此假肢种类丰富多样。
结构类型
分类
大腿假肢大致分为传统式和现代组件式两类,后者还可细分为外壳式和骨骼式两种形式。
传统式
传统式大腿假肢采用外壳式结构,接收腔为圆锥形插入式,需要借助腰带来悬挂。此类假肢主要包括铝制和皮制两种,但由于制作技术和接受腔适配性方面的局限,以及重量较大的问题,目前已被逐渐淘汰,仅限于少数特殊情况下的患者使用。
组件化
组件化大腿假肢自80年代起逐步发展,最初多为外壳式设计,膝关节采用块状结构。这些假肢采用了树脂复合材料制造的接受腔,实现了全面接触和重点部位承重。膝、踝、足及其连接件均采用标准化部件,便于组装、调节和维护。接受腔的设计考虑到了人体解剖学原理,使得承重分配合理。此外,接受腔底部设有排气阀,利用残肢与接受腔之间的负压实现无须腰带的悬吊,穿脱便捷。对于残肢条件较差或者不习惯吸着式接受腔的用户,也可以制作非全接触式的接受腔,并辅以腰带进行悬吊。
骨骼式
近年来,组件式假肢广泛采用骨骼式结构,即将标准组件化的关节、连接件、支撑件呈现为内部骨架形态,外部则覆盖装饰软垫和针织袜套,外观更加逼真。随着膝关节等组件的多功能、高强度和轻量化的发展,假肢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接受腔型式
随着现代假肢装配技术的进步,大腿假肢的接受腔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型式。
四边形接受腔
这是一种早期常见的吸着式大腿假肢,采用全面接触的四边形接受腔,坐骨结节承担主要承重,坐骨承重点位于接受腔后上缘平台处。接受腔内置排气阀,利用残肢与接受腔之间的负压实现悬吊。
ISNY
ISNY接受腔,又称硬框式软接受腔,是由具有弹性的透明聚乙烯内接受腔和碳素纤维复合材料承重框架组成的结构。这种接受腔既具备弹性,又能满足体重支撑的需求,使用者感觉舒适轻便。ISNY接受腔最初是在四边形接受腔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CAT/CAM大腿接受腔的普及,也开始采用CAT/CAM型ISNY接受腔。国际上将这种结合了CAT/CAM口型和ISNY框架结构的接受腔统称为IRC接受腔(Ischial Ramal Containment Socket,坐骨支包容接受腔)。
CAT/CAM
CAT/CAM接受腔,直译为"轮廓内收的大转子控制对线接受腔",又称为"坐骨包容式接受腔""内外径(M-L)狭窄式接受腔"。它是一种纵向椭圆形接受腔,与传统的四边形大腿接受腔在形状和取型方法上有显著差异。通过股骨内收和适度压缩残肢软组织并将之包容在内,增加了软组织(臀肌)和股骨的承重份额。CAT/CAM接受腔普遍采用ISNY框架结构,形成IRC接受腔,其制作工艺要求较高。该接受腔的特点包括:①没有明显的坐骨支撑平面,接受腔从前侧和后侧包容和支持坐骨;②接受腔的内外径非常窄,而前后径相对较宽,形成纵向椭圆形,股三角处的血管、神经避免了受压;③接受腔外侧缘高于大转子,使股骨保持内收位,增强了横向稳定性;④除了利用坐骨包容处和外侧大转子下部支撑外,主要依靠软组织和股骨承重,力量分布在残肢表面;⑤接受腔承受合力的作用点靠近髋关节中心,使其更接近自然生理状态。因此,这种接受腔佩戴舒适,易于控制假肢,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循环障碍的截肢者。
材质分类
大腿假肢的材质经历了多次演变,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类别:
皮革:这是早期常用的材质,但现在已基本不再使用。
树脂接受腔:这种材质的接受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用性。
板材接受腔(PP、PE):这些材质的接受腔轻巧且易于加工。
碳纤接受腔:碳纤维材质的接受腔具有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同时重量轻盈。
参考资料
一个视频带你了解大腿假肢是如何取型的!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4-10-24
大腿假肢的选择标准以及案例介绍.美篇.2024-10-24
大腿假肢的工作原理与制作方法.百度文库.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