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195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1993年,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组合并成立社会科学部,2001年社会科学部正式更名为人文学院,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暂与人文学院并列。

教学情况

学院现设公共管理系、法律系、中文系、艺术教学部,开办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汉语言文学秘书学5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47人。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各1个,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社会保障)65人,全日制农业推广(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硕士研究生37人,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36人。

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规划项目7项;荣获敦煌市文艺奖二等奖2项,黄河文艺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学院教师主编出版国家级、省级教材16部,出版专著1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师资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女教工34人,男教工27人;教授3人,副高级职称27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9人。

人文学院以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及良好的办学条件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使其成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文秘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中从事商务、文秘、法律、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展望未来,人文学院将拥有更多学科专业的发展空间,全院师生员工正在积极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建设一个多学科的蓬勃发展的人文学院而奋斗!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两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地点研究基地——西部农村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文科示范中心—文科实训中心;一个内部学术刊物——农史与农耕文化。

专业设置

文秘教育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坚实的汉语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具备文秘教育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进行文秘类课程教学和研究以及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中从事文秘公共关系、商务等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文秘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研究,进行文秘、公关、商务活动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具备秘书、文秘和公关、商务活动的能力。

主要课程:

秘书学、文书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管理学概论、档案与信息管理、写作、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通史、办公自动化、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的技术与方法,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公共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行政部门和相应的政府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管理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有关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具有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原理、应用统计学、法学导论、公共行政学、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管理定量分析、管理文秘、公共财务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科研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历史学等。

法学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系统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法理学、国际法、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民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和诉讼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全面知识,掌握相关基本技能,能够在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熟悉国家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4、具有处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基本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写、说、听、译能力,并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

6、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系统掌握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调研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社会保障学、公共行政学、西方福利思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公共政策分析、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社区工作。

下属系部

法律系

人文学院法律系成立于2000年。法律系现有一个教研室和甘肃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等研究机构。法学专业学科门类基本齐全,专业基础有较大提高,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经过三届专科生和四年本科生的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素质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法律系承担我院法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法学主干课程,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十四门课程。二是法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证据法、公司法、法律逻辑学、合同法学、法律文书写作、西方法律思想史、会计学专业会计法、金融法学、房地产法、中国法律职业制度导论、国际贸易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婚姻与继承法学、仲裁法学、法律英语等十六门课程。这些课程注重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理论教学与大量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该系现有教师共16人,其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主导,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近93.75%。就职称结构看:教授1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68.75%;具有中级职称的5人;就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的教师有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8.75%,具有硕士学位的有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8.75%;就教师的能力结构看:能承担二门以上法学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8%以上,其中有4名教师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并从事兼职律师工作。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自编教材6部,先后承担了12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学科带头人、总支书记、尚振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法理学和农业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担任甘肃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并担任多家单位的立法顾问和客座教授。出版编著或主编规划教材5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承担了2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在研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

学科带头人、系主任、潘醒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司法制度、农业法学等领域内的教学、研究及法律实务工作,出版编著或主编规划教材2部,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与省部级研究课题3项。2004年被评为兰州市“优秀律师”称号;2006年作为甘肃省委政法委特邀专家,参加全省政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活动,获得甘肃省委政法委颁发的“荣誉证书”。担任甘肃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分别担任天水仲裁委员会、兰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

所获荣誉

尚振海

2005

省委、省政府

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

甘肃省高校“两课系列教材”

2007

省委、省政府

甘肃省第十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资源配置优化机制的研究

2007

省委、省政府

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韩建民

2003

省委、省政府

第八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甘肃农村经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农业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2003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甘肃省灌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5

省委;省政府

第九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分析

2005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河西硬红春麦基地建设及年产5万吨专用粉生产

韩旭峰

2007

省委、省政府

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资源配置优化机制的研究

尚明瑞

2003

省委、省政府

甘肃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甘肃省农村经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农业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2006

省委、省政府

甘肃省第十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2004

省委宣传部

委宣传部、教育厅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全省邓小平思想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时代特征

杨军炜

2006

甘肃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基于网络的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

2007

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问题研究报告

史生荣

2003

省委、省政府

敦煌文艺奖二等奖(包括五个一工程奖

小说《教授不教书》

2004

甘肃省文联

黄河文艺奖

小说《摘星手

2006

省委、省政府

敦煌文艺奖二等奖(包括五个一工程)

小说《所谓教授》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