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别名交互抑制法、对抗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是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官能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让患者在相对放松的情绪状态下,通过多次向患者呈现逐级加强的刺激事物,即让患者暴露在这类刺激事物或刺激情境前,从而使患者慢慢适应这种消极刺激事物,也就是将这种消极刺激事物逐渐转化为中性甚至是积极刺激事物,来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增加其积极情绪。其操作过程为准备阶段-放松训练、实施阶段-模拟训练、检验阶段-脱敏训练。系统脱敏法在心理学、医学上的不断应用,产生了一些变式,逐步分化成为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化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应用于社交焦虑、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等各种神经官能症和口吃、怯场等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行为障碍,以及以强迫症状为特点的强迫症等。其注意事项有要使受训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在面临恐怖刺激时,要求受训者不回避;每次训练后要与受训者讨论,并给予受训者赞扬。

产生及发展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较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由美国学者沃尔帕(Joseph Wolpe)创立和发展。沃尔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猫进食实验,在结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Respondent Learning)的基础上,于1958年出版了《交互抑制心理疗法》(Joseph Wolpe)一书,正式提出了系统脱敏法。沃尔帕认为神经官能症的原因是中性刺激因素与焦虑情绪结合,从而成为了焦虑刺激因素。形象的说法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沃尔帕通过研究发现,两种对立的情绪和刺激是相互抑制的,一种情绪和刺激的加强必然导致其对立情绪和刺激的减弱。因此,系统脱敏法是通过让患者在放松情况下,通过接触或想象焦虑刺激因素,从而消除焦虑的行为治疗方法。

系统脱敏法产生以后,随着它在心理学、医学上的不断应用,产生了一些变式,逐步分化成为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化脱敏法。

治疗目的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官能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法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它主要是用于解决个体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因为这种刺激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患者只要接触到甚至是想象到这种刺激或刺激情境,都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症状。为了消除这种症状,沃尔帕提出了相关假设,他认为,存在着相互对立关系的两种情绪必然是相互抑制的,也就是说积极情绪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消极情绪的减弱,而消极情绪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积极情绪的减弱。因此,个体为了减少消极情绪,就需要不断增加积极情绪,而增加积极情绪的方法主要是让患者在一个令其产生焦虑的情境下,通过放松等方式,让患者逐渐接触这类刺激,直到患者能够抑制这种焦虑,最终中断这种刺激与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

在这种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是让患者在相对放松的情绪状态下,通过多次向患者呈现逐级加强的刺激事物,即让患者暴露在这类刺激事物或刺激情境前,从而使患者慢慢适应这种消极刺激事物,也就是将这种消极刺激事物逐渐转化为中性甚至是积极刺激事物,来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增加其积极情绪。

操作过程

准备阶段-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系统脱敏法的第一步,但也可以自成一体,可作为一套独立的方法来缓解个体压力,放松个体心情。放松训练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调整呼吸,使呼吸遵循身体规律的自然次数,不宜过慢,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吸气,当个体的肺活量慢慢增大时,呼吸的次数也就慢慢减少。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般可采用“瑜伽式”方法进行呼吸:首先在吸气方面,慢慢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在吸气时尽量将胸部往上挺,这样可以使空气慢慢进入肺的中部和下部;而在呼气时,步骤与吸气正好相反,是将胸部内的气体排出。呼吸调整顺畅有助于完成放松训练的第二部分,即调整身体。调整身体的宗旨是始终使身体处在放松的状态,个体可以通过将身体的肌肉做到僵持和松懈相结合,这样一松一弛来达到放松身体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调整身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静坐法”:个体两腿盘坐,胸部、臀部和腹部尽可能放松。因为静坐可以使人的呼吸次数减少,心跳变慢,降低肌肉的紧张程度,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调整身体的目的。放松训练的最后一部分是调整心态。若个体能使自己的心灵在训练期间做到“心无旁骛”,也就达到了目的,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是静坐法和冥想法。

实施阶段-模拟训练

在上述放松训练完成之后,个体对接下来的训练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接受心态,进而可以对个体实施模拟训练。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将个体所恐惧的刺激事物分为几个层次,可以根据个体对刺激事物的恐惧程度进行划分。模拟训练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想象刺激事物。个体可以在令人放松的环境中,尝试着想象令自己恐惧、焦虑和紧张的刺激事物,而想象的刺激事物按程度由浅入深,最开始个体可以想象较少的刺激事物,在自己能够接受这种刺激事物后,再不断地增加刺激事物,直到个体能够在想象中完全接受这类刺激事物。其二,情境模拟刺激事物。当个体在想象中可以完全接受令自己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的刺激事物之后,方可开始这一步。个体可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中,有规律地接触真实的刺激事物,即按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性接触不同数量和大小的刺激事物,一般是将刺激事物按由少变多、由小变大的顺序进行呈现,直到个体能够完全接受这种刺激事物为止。

检验阶段-脱敏训练

检验阶段是系统脱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当个体顺利完成上述两个阶段之后,将个体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以达到个体不再对这类刺激事物感到恐惧、紧张和焦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因为是真实情境,所以当个体身临其境时,仍有可能会因为真实的刺激事物而再次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这个时候,个体可以重新回到第二阶段进行训练,当在模拟训练中再次克制了相关症状之后,便可接受真实情境下的脱敏训练,也就是说,模拟训练和脱敏训练可以反复多次进行,直到个体的相关症状得以真正缓解。

相关变式

快速脱敏法

快速脱敏法是用引起焦虑的实际刺激因素代替对它的想象,直接在患者情绪处于放松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刺激,直到患者对引起焦虑的实际和想象刺激产生免疫。比如面试恐惧症患者可以用此法。

接触脱敏法

接触脱敏法是对患者的焦虑层次进行分类,按层次进行真实的生活暴露。接触脱敏法增加了示范和接触两项技术。首先,让患者观察第三者如何处理焦虑刺激因素,然后让患者接触焦虑刺激因素,直到对其产生免疫。比如香蕉恐惧症患者可以用此法。

自动化脱敏法

自动化脱敏法是根据与患者的交流结果,识别其焦虑刺激因素,制作其焦虑刺激因素的录像或录音,让患者利用录像或录音自动治疗。自动化脱敏法多用作快速脱敏法和接触脱敏法的辅助手段。比如雷电恐惧症患者可以用此法。

主要应用

系统脱敏法在治疗社交焦虑、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等各种神经官能症和口吃、怯场等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行为障碍,以及以强迫症状为特点的强迫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脱敏法在教育心理学中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治疗学生的考试焦虑、阅读焦虑等方面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系统脱敏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已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深入实践应用阶段。

注意事项及问题

在实施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使受训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第二,在面临恐怖刺激时,要求受训者不回避。第三,每次训练后要与受训者讨论,并给予受训者赞扬。

在实施时,训练者常常遇到如下问题:第一,受训者心绪不安,难以放松。训练者可用言语暗示,实际上不用作放松练习也可进入实际情境。第二,设计等级困难。可从受训者亲属那里收集资料加以解决。第三,受训者不能想象恐怖情境。这时可想象其他愉快情境,然后再去想象恐怖情境。第四,进入重恐怖情境时,受训者的恐惧感受到强化,更加严重。这时,训练要回到轻一级的情境中,同时施以精神分析或认知治疗。

参考资料

..2024-04-20

..2024-04-20

..2024-04-20

系统脱敏法.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4-20

..2024-04-20

..2024-04-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