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竹漂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划竹竿、划孟宗竹等,是人赤脚踩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手执一根细竹竿做桨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它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黔北苗族,具有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可以进行技艺表演和竞速比赛。表演分为单人、双人和团队,竞速比赛包括短距离的横渡赛和长距离的顺流漂。

独竹漂是贵州遵义地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起源于秦汉赤水河流域的水上运输。人们逐渐掌握了在独木或竹子上划行的技巧,将其发展为娱乐和竞技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竹漂演变为原生态体育活动,当地居民在端午节后进行比赛,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这些比赛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独竹漂已经成为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

赤水独竹漂于2009年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在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而发展。如今,独竹漂已成为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

历史

独竹漂,见证了赤水河流域航运发展史,展现贵州遵义人民勇气、智慧与坚韧精神的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技艺。它起源于秦汉时期,利用楠木和楠竹进行水上运输,人们掌握了在独木或竹子上划行的技巧,并以此为娱乐和竞技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竹漂逐渐演变为原生态体育活动,庆祝丰收、祈求平安,与古夜郎国文化紧密相连,是夜郎文化的象征。在赤水河流域汉晋时期古墓群中,发现了描绘人们划竹排的石刻图案,见证了独竹漂的悠久历史。此外,独竹漂也与明清时期朝廷对大娄山地区楠木、楠竹的大量开采密切相关,这些采伐活动为当时的建筑业提供了资源,也促进了独竹漂技艺的发展。如今,独竹漂已经成为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展现了贵州遵义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通过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贵州省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

动作特色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孟宗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

制作材料

竹漂采用天然竹材或复合材料制作,由3节长度2.5米的漂体连接而成,总重量30公斤。划竿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2节长度2.25米的竿体连接而成,总长度4.5米,重量3.5公斤。

应用范围

交通功能

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先民为了相互往来交流,常常使用一根孟宗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另外,一些远离村庄、集市的人们为了急需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就利用长期与赤水河打交道的得天独厚条件,划着独竹或独木去购物,这样既省时又方便。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

技艺表演

现在,独竹漂运动员继承了这项技艺,他们不仅能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还能参与竞速比赛,适合单人、双人和团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在表演中,他们展示了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和换竿等技巧,动作自由美观,速度快如飞。独竹漂作为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已经成为了竹乡小伙子们热衷参与的运动,也成为了竹乡姑娘们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精神的标志。在赤水地区,独竹漂经过千年的沉淀,已经逐渐演变为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和“毛泽东畅游长江”的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表演项目,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赛事竞技

1999年,独竹漂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团体金奖。之后,分别在2002年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2007年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再次获得表演项目金奖。到了2011年,在贵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2023年10月20日,在三亚河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竹漂项目测试赛中,有4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包含三个项目:60米、100米、200米直道赛。选手们以竹子作为船和桨,快速划动,展现出“乘风破浪”的意境。这个项目源自黔北民间的“划竹竿”,但受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经过激烈角逐,云南队的黑忠泽和广西队的陆春桃分别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的测试赛一等奖。

活动赛事

场地

独竹漂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起点线和终点线平行,航道宽度不少于8米,根据参赛队数和水域条件设3-6条航道。航道编号以终点裁判台位置为准,近侧为1道,远侧为末道。水域最浅处水深不少于2.5米,不得有漂浮物和水下障碍物。航道一侧设置不少于10米宽的水域作为交通附航道。起、终点线后设置不少于30米的准备区域和缓冲区域。航道线设置浮标,颜色为黄色和红色,圆形直径0.35米。黄色浮标从起点至距终点30米处安置,间距10米;距终点20米范围内安置红色浮标,间距4米。起点线和终点线两端延长线(6米以外)设置标志杆,直径2厘米,高3米。起点、终点处标明每条航道的编号,编号牌安置在起、终点线向外延伸线上,条件允许时可悬挂于离水面不少于3米高的空中。

器材

比赛使用竹漂和划竿,竹漂由复合材料或天然竹材制作,总长度7.5米(±0.05米),直径0.16米(±0.005),总重量30(±1)公斤;划竿由复合材料或天然竹材制作,总长度4.5米(±0.005米),直径0.04米(±0.005米),重量3.5(±0.5)公斤。航道牌在竹漂前端5厘米处设置,高30厘米、宽20厘米,牌上标有航道编号。

规则

独竹漂直道竞速项目包括男子和女子60米、100米和250米比赛,同时根据举办条件可设置接力赛、横渡赛、顺流赛、环绕赛和表演赛等,比赛距离和办法由主办单位自行确定。运动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检录处报到,检录后按安排在登竹漂处等候参赛。赛前3分钟,运动员将竹漂划到起点准备比赛。出发前1分钟,运动员应服从取齐员的指挥配合取齐。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保持稳定,发令员发令后方可划动。途中,运动员自始至终在本航道内划行,运动员、竹漂和划杆的任何部分均不得逾越本航道。运动员如有落水,可原处上竹漂继续划行,但不得干扰、阻碍其他航道的运动员。竹漂航道牌最前沿抵达终点线垂直面瞬间视为运动员到达终点。以竹漂航道牌最前沿抵达终点线的先后顺序判定运动员的终点名次,从裁判员发出出发信号至竹漂航道牌最前沿抵达终点线垂直面瞬间所用时间为运动员比赛成绩。

传承与保护

传承

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独竹漂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渐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像独竹漂这样的民间体育传承人日益减少,许多技艺失传,这使得独竹漂的继承与发展陷入困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赤水独竹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赤水独竹漂被列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技项目,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其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视。每逢端午节,大同古镇会举办竹龙舟节,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在遵义市旅游发展大会中,作为独竹漂发源地的大同古镇设立分会场,进行独竹漂的展示与表演。随着独竹漂在第九届民运上亮相,它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通过政府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更是提高了其知名度。

保护

赤水独竹漂于2009年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在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而发展起来。如今,独竹漂已成为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在1999年的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获得了团体金奖,之后在2002年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和2007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也获得了表演项目金奖。2011年,在贵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最近,在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赤水独竹漂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价值与影响

独竹漂是一项集力量、耐力、平衡、协调、技巧等多种身体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运动过程中,独竹漂的特殊形式会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有氧代谢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和人体的耐久力。此外,它还可以提高包括人体前庭器官在内的多种器官功能,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因此,独竹漂不仅具有健身、娱乐、经济和文化功能,还是一项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体育运动。

杨柳,24岁,来自遵义,一个被江水环绕的地方,人们通常需要依靠渡船进行交通。从小,杨柳受到奶奶划独竹漂的影响,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练习,她精通了独竹漂技艺。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杨柳利用抖音平台成功地将贵州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竹漂传播到了国内外,获得了数千万次的播放量。在视频中,她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了独竹漂的技艺,融入了舞蹈等元素,为这项传统技艺增添了新的魅力。这些视频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独竹漂的魅力,也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资料

独竹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古田县人民政府.2023-11-07

独竹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11-07

“水上芭蕾”——独竹漂.百家号.2023-11-07

赤水独竹漂(赤水市).赤水独竹漂(赤水市).2023-11-07

贵州非遗知多少⑨|茅台酒、虾子羊肉粉……一同品味遵义非遗的独特魅力.天眼.2023-11-07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3-11-07

涨知识丨独竹漂——“一苇渡江”之妙.网易.2023-11-07

踏竹破江:独竹漂 源自黔北的民间运动.国家体育总局.2023-11-0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独竹漂.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2023-11-07

惊艳!独竹漂传承人修炼17年.百家号.2023-11-09

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汉斯.2023-1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