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学者高攀龙所著的《高子遗书》共分为十二卷及附录一卷,由其门生陈龙正整理而成。书中收录了高攀龙的语录、文章等作品,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学风格。高攀龙师承于赵南星,其学说以格物为首要,融合了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他的人品端正,行为纯正,其著作也展现了这一特点。
古籍简介
《高子遗书》是由明朝学者高攀龙创作的一部古籍,全书共计十二卷并包含附录一卷。这部作品最初由高攀龙本人编辑成《就正录》,后来经过其弟子陈龙正的编纂,形成了现有的分类体系。书籍内容涵盖了高攀龙的语录、札记、经说辨赞等多个类别,以及诗歌、书信等多种文体的作品。此外,附录中还包含了对高攀龙生平事迹的记录。
作品内容
《高子遗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高攀龙的语录、札记、经说辨赞、备仪、语录、诗歌、疏揭问、书信、序言、碑传记谱训、志表状祭文、题跋杂书等不同形式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高攀龙的学术观点,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无论是他的讲学话语还是文学创作,都体现出切近笃实的特点,且阐述详尽。
学术影响
高攀龙的学术思想深受赵南星的影响,他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格物致知,同时吸收了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思想精华。他的言行举止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这在他的著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尽管他也曾聚集学生传授学问,但他并没有受到当时流行的风气影响,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因此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他都能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参考资料
高子遗书(全二册).读书网.2024-09-20
高子遗书(全二册).缺书网.2024-09-20
高子遗书.豆瓣读书.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