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10年5月8日闭幕,《风声》获最佳影片,王全安获最佳导演奖。黄渤陶红称帝封后,黄晓明获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简介
2010年4月,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将在北京举行。本届电影节的筹备工作主要有三项:首先,主办方会面向全社会,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的国产影片中征集影片单元的参赛作品,影片征集将于2010年3月25日截止。本届电影节的入围作品和获奖影片将在这些报名参赛的影片中产生。其次,作为电影节最贴近大学生创作的一项活动,第11届大学生短片大赛(College Short Movie Competition,简称CSMC)将再次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征集参赛短片作品。本届短片大赛得到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美国电影协会、优酷等机构的倾心支持,获奖者不仅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品,更有机会参加国际电影培训班的专业训练。最后,首届大学生影评大赛也在各方的倾力支持下拉开序幕,作为历届大学生电影节的一个新亮点,影评大赛公开面向全国大学生征集影评作品,把“大学生看、大学生评”这一大学生电影节特色拓展到更大的范围。影评征集已从2009年12月初启动,将持续到2010年3月初结束。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必将进一步促进国产电影的发展。
第17届大学生电影节除了上述国产影片竞赛单元、学生短片竞赛单元、影评大赛的异彩纷呈,组委会还将筹划各种相关的专题活动:届时,大赛主办方将举办有关中影股份的系列学术研讨会、电影主创人员与观众见面会、新闻发布会和颁奖晚会等活动,并在北京市作为电影节主、分会场的指定影院进行展映和宣传,促进国产影片成功进入市场。闭幕暨颁奖盛典拟于5月初在京盛大举行,届时将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影片所有奖项将在闭幕盛典现场揭晓,有关人员也将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将对其进行现场直播。
第17届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于2010年5月8日在北京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39部入围影片,数场见面会,大影节一个月的光影之旅完美落幕,各大奖项逐一揭晓。
入闱影片
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共收到155部长片报名影片,其中入闱影片39部,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爱有来生
错还
达达的舞蹈
东风雨
风声
感情生活
建国大业
惊天动地
迷城
麦兜响当当
全城热恋
秋喜
十月围城
圣地额济纳
团圆
天长地久
太阳花籽
万家灯火
我的唐朝兄弟
五星红旗
星海
寻找刘三姐
幸福并不遥远
玄奘大师
小人国
鲜花
寻找那达慕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寻找成龙
沂蒙六姐妹
叶问2:宗师传奇
走着瞧
走路上学
电影节简介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影股份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电视台、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市团市委、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执行承办的以大学生观看和评价为主的大型电影节,一直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教育部、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悉心指导和热情扶持。自1993年春创办至今已举办16届,取得了多方位、多层面的良好社会效应。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每年4、5月间举办,是优秀国产影片的重要展示舞台,历年获奖作品中包括《离开雷锋的日子》、《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梅兰芳》等优秀影片。很多影片先是在大学生电影节上得到好评并获奖,然后引起各方关注,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业内人士认识到,大学生电影节诸奖项所代表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向上的艺术品位,实际上体现了国产电影的高水准和高要求,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从第4、5届的时候开始,电影节就已经赢得了电影创作方的瞩目与信任,报名踊跃。
大学生电影节标举“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以其鲜明的学术色彩与其它电影节相区别,在学术界有着良好声誉。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由影视界的年轻专家学者与大学生评委共同组成,其评判标准格外侧重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电影节期间的一系列研讨会,邀请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电影行业的高端人士,结合中国电影现状,从学理角度予以分析、研究与思考,将电影实践转化为学术成果,以学术见解回馈电影生产创作。其成果多发表于国家核心学术期刊,成为中国电影研究的重要第一手资料。
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电影人才培养的场地。电影节组织举办大学生短片大赛已经10届,学生创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每年都有优秀的作者与作品涌现,其杰出代表如导演宁浩等从电影节进入了主流电影创作。这一环节成为青年电影创作者与电影生产方接触交流的平台,得到高校学子与影视行业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帮助国产电影扩大在高校和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大学生电影节设立分会场和数字电影全国高校巡展两个重要环节。分会场由各地有影响力的知名院校承办,如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通过在分会场开展放映、见面会和研讨会等活动,传播国产优秀影片。高校数字电影展映环节设立四届以来,其覆盖面已经达到全国各地的百余所高校,更多的国产影片得以与更多的大学生见面。大学生电影节的影响力超出了地域的限制,在各地高校当中有良好声誉。
大学生电影节一直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以第16届为例,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凤凰卫视中文台、香港华娱、香港无线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报道,新浪、搜狐、中国新闻网等29家网站连续报道。由电影频道直播的大学生电影节闭幕暨颁奖仪式更是成为年度电影的盛典,不但为电影界人士重视,也引发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热情。
大学生电影节构建起电影制作界、学术界、教育界3界融会的独特的电影文化教育模式,同时将这种电影文化教育氛围辐射到社会各方。举办16届以来,累计参与高校百余所,大学生人数达350万人次,得到广大大学生和电影人的高度评价,成为全国大学生艺术教育及校园文化的知名品牌和华语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
获奖名单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 《风声》
突出贡献大奖 《建国大业》
最佳观赏效果奖 《东风雨》
最佳新人奖 井柏然、卓拉
艺术探索奖 《走着瞧》
民族题材创作奖 《斯琴杭茹》
教育题材创作奖 《寻找那达慕》
喜剧题材创作奖 《我的唐朝兄弟》
最受欢迎导演 叶伟信(《叶问2:宗师传奇》)、陈德森(《十月围城》)
最受欢迎男演员 黄晓明
最佳电视电影导演奖 金戈(《骆驼圈》)
最佳电视电影奖 《无蝉的夏天》
完美落幕
第17届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于2010年5月8日在北京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39部入围影片,数场见面会,大影节一个月的光影之旅完美落幕,各大奖项逐一揭晓。《风声》、《十月围城》、《建国大业》、《东风雨》、《叶问2:宗师传奇》等商业主流大片得到了大学生和评委们的青睐,与此同时,《团圆》、《爱有来生》、《迷城》、《走着瞧》等低成本艺术电影同样斩获殊荣。《风声》获得最佳影片奖,黄渤、大陶红分别凭借《斗牛》及《米香》荣登影帝影后宝座,王全安凭借《团圆》获得最佳导演奖。黄晓明获最受欢迎男演员称号,《十月围城》导演陈德森和《叶问2》导演叶伟信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奖,这也是叶伟信于上届大影节凭借《叶问》获奖后,第二次得此殊荣。
王中磊从不缺席大影节 感受年轻力量和电影意义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导演高群书,主演黄晓明代表《风声》剧组接受了大影节给予他们作品的荣誉及肯定,王中磊表示,大影节是他唯一从不缺席的电影颁奖礼,因为在这里他能感受到年轻的力量和拍电影的意义。去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史诗献礼片《建国大业》荣获突出贡献大奖,导演韩三平和黄建新亲自登台接受了此奖项,感谢大学生们对飞速发展的中影股份的支持。
陶红荣获最佳女演员奖,《米香》中她饰演一位艰难的母亲。手持奖杯的陶红十分激动,因为此片是她成立工作室后,独自监制的第一步作品。在颁发最佳男演员时,开奖嘉宾王姬十分幽默的与大学生互动,称入围的男演员都很“帅”,唯独对黄渤有质疑,同意的请鼓掌,此时全场掌声雷动。而黄渤最终凭借《斗牛》中的表演称帝,上台领奖时他也自嘲以前人们都把他能演电影当成个笑话,他希望不怎么英俊的自己没有给母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丢人。叶伟信导演的《叶问2:宗师传奇》再续上一次的好运,令其再次获得最受欢迎导演称号,当被在场的大学生采访团问及会否筹拍《叶问3》时,叶伟信将这个悬念抛给了黄晓明,称《叶问3》中黄晓明将会是最重要的,如果他不要参与,那《叶问3》最好就不要拍。
黄晓明喜获“最受女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
演员俞飞鸿初执导筒凭《爱有来生》荣获最佳处女作奖,心情不错的她颁发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时,不忘调侃这个奖项应该叫做“最受女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主持人黄子佼补充道,除了女同学,男同学肯定也投票了,只是不太甘愿。这使得获奖者黄晓明上台领奖时不忘第一时间问候“男同学们好”。在感谢大学生的喜爱后,他表示最希望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和母亲分享,也将这个奖项作为5月9日母亲节的礼物之一送给母亲。
大影节提醒影人不忘本质 回归与电影初恋之状态
通过十七年的探索和发展,大学生电影节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属于大学生自己的著名品牌和艺术节庆,不胜枚举的优秀影片依靠大影节这个平台为更多的观众认识和了解。大量的导演、演员从这里开始迈向自己广阔绚烂的电影之路。如台湾著名导演戴立忍在颁奖典礼中所说,大学生电影节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大学时代的本质,要回到跟电影初恋时侯的状态,敢于想象和大胆尝试都会带给我们更好的电影。
电影节发展
期待“泰斗”级导师点拨
2010年的大学生电影节一共有155部国产片参展、39部入围主竞赛单元,均创下历史之最;同时,大学生影评大赛、短片大赛、主持人大赛等都受到业界支持。17岁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著名演员夏雨昨晚也现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曾经也是一名大学生,也拿过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这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它帮助很多人不断前进。”
大学生电影节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冯小刚、叶伟信、周迅等业界众多“知名教师”的支持,但张艺谋、成龙、李连杰、周润发这样的“泰斗”却光顾得比较少。倘若能获得“泰斗”级老师的指点,相信大学生电影节能更快地茁壮成长。
17岁・名气
“二线明星”
3年后有望升“一线”
大学生电影节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较高关注,随后的发展顺风顺水,目前已在电影界颇受认可,相当于一个二线明星。昨晚的颁奖典礼上,台湾导演戴立忍、香港特别行政区导演叶伟信、内地导演韩三平、黄建新等两岸三地的业界“前辈”均到现场替“晚辈”呐喊助威。在上百名到场嘉宾中,电影界老中青三代均有代表人物亮相,大学生电影节的“名气”可谓水涨船高。
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大学生电影节到20岁之后有望成为一线明星,受到业界的一致关注;但它需要进一步做出成绩,比如推动在这个电影节上拿奖的新人迅速走红。
参考资料
凤凰网综合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简介 2010年03月15日.ent.ifeng.com.2010-05-16
新浪娱乐 第17届大影节.ent.sina.com.cn.201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