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瘿蚊

柳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外文名为Rhabdophaga salicis 腐食酪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市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青海省陕西省、北京、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湖北、湖南等地。

寄主与危害

寄主为柳、旱柳垂柳银芽柳、沙柳、馒头柳。以美国白灯蛾从寄主植物嫩芽基部蛀人或由伤口裂缝处蛀入。被害处因受刺激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瘿瘤,因连年为害,瘿瘤逐渐增大,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枝干枯死。严重者,一株树上的瘿瘤多达20个以上。雄虫还在韧皮部、形成层内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3.5mm,紫红色或黑褐色。腹部各节着生环状细毛。触角灰黄色,念珠状,16节,各节轮生细毛,雄成虫轮生毛较长,前翅膜质;透明;菜刀形;翅基狭窄;有3条纵脉;翅面生有短细毛。足细长。

卵:长椭圆形,长0.3~0.5mm,两端稍尖,桔黄色,略透明。

美国白灯蛾:椭圆形,初孵幼虫体长1~1.5mm,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3~4mm,桔黄色,前胸有一“Y”状骨片。

蛹:椭圆形,长3~4mm,桔黄色。

生活习性

河南省山东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等地区年发生l代,以幼虫在瘿瘤内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化蛹,3月中、下旬成虫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成虫羽化多在上午,以9~10时为多。成虫发生期持续一个月左右。羽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日平均气温达15℃以上时,羽化数量显著增多。卵多产于瘿瘤,产在嫩芽基部和树皮伤口、裂缝等处的较少。卵多成块状,少数散产。雌虫一生平均产卵l50粒左右。雌成虫寿命2~3天,雄成虫1~2天。卵期6~10天,蛹期20天左右。初孵美国白灯蛾先在亲代蛹室内取食,随后蛀入韧皮部、形成层内为害。幼虫分泌粘液,使蛀害处坏死,形成孔道。卵粒产于嫩芽基部和树皮伤口、裂缝处。

防治措施

(1)该虫为检疫对象,如有发现,应及时铲除枝干上的瘿瘤,并集中销毁。

(2)最好在成虫羽化扩散前防治。①被危害树木较小或初期危害的,在冬季或在3月底以前,把危害部树皮铲下,或把瘿瘤锯下,集中烧毁。②3月下旬用40%氧化乐果原液,兑水2倍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部位,可彻底杀死美国白灯蛾、卵和成虫。③春季在成虫羽化前用机油乳剂或废机油仔细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可以杀死未羽化的老熟幼虫、蛹和羽化的成虫。④5月用40%氧化乐果2倍液在树干根基打孔(孔径0.5至0.8厘米、深达木质部3厘米),用注射器注药1.5至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或刮皮涂药,毒杀瘿瘤内幼虫。⑤5月至6月在瘿瘤上钻2至3个孔(孔径0.5至0.8厘米、深入木质部3厘米),然后用40%乐果的3至5倍液向孔注射1至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这种方法对柳瘿蚊的防治有效率可达100%。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