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湖(Great Lakes),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由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个通过狭窄水道相连的水体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最东端的安大略湖通过圣老楞佐河流向大海。五大湖总面积为24.5万平方千米,淡水容量达2.43万立方公里,占世界总淡水量的20%,有“美洲地中海”之称。
五大湖地区曾被冰盖覆盖,冰川侵蚀岩石形成洼地,冰川退去后冰水留存形成五大湖。湖中藻类繁茂,硅藻是主要藻类,外壳似盒且有花纹,是众多动物的食物。鱼类资源丰富,三文鱼、湖红点鲑和白鲑常见。此外,很多普通海鸥在此生活,燕鸥、环嘴鸥在岛屿筑巢定居,拾贝潜鸭和长尾鸭等冬季会来此。
苏必利尔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中最西北、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面积最大淡水湖、世界第二大湖。休伦湖是五大湖中第二大湖,位置居中,东北部多岛屿,有世界最大湖岛马尼图林岛,岛上湖沼众多。密歇根湖在五大湖中面积排第三,是唯一全属美国的湖泊。伊利湖是第四大湖,东、西、南为美国,北为加拿大,岛上有加拿大皮利角国家公园。安大略湖是五大湖最东、最小的一个,有“美丽之湖”之称,北为加拿大,南为美国,大致呈椭圆形,通过韦兰运河和尼亚加拉河与伊利湖相连,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五大湖水源靠沿岸河流及降水补给,降水自西向东增多,且对周边气候有调节作用。它资源丰富,人口和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五大湖作为航运通道有重要价值。多年来,通过对水道的浚深和运河、船闸等的修筑,各湖之间以及东北与圣劳伦斯河、西南与密西西比河之间,联成了一个庞大的航运系统。
湖群概括
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由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个通过狭窄水道相连的水体组成。五大淡水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淡水容量达2.43万立方公里,约占美国湖泊和水库供应淡水总量的90%左右,占世界总淡水量的1/5这五大湖都是淡水湖,由于彼此靠近而又相互连通,组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域,地理学家们将它们称为“北美地中海”,也有地理学家称其为巨大的“内陆淡水湖”。除密执安湖属美国所有外,其余四湖均为美国、加拿大共有,两国的边界是不设防的,从湖上或陆上都可以自由往来。
五大湖湖水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各湖海拔渐降、水流渐快。苏必利尔湖水经苏圣玛丽河、密歇根湖水经麦基诺水道注入休伦湖;休伦湖水经圣克莱尔河等注入伊利湖;伊利湖水经尼亚加拉河形成瀑布后注入安大略湖;安大略湖经圣老楞佐河注入大西洋。其中密歇根湖全属美国,其余四湖为两国共有。五大湖水源靠沿岸河流及降水补给,降水自西向东增多,且对周边气候有调节作用。
地理条件
位置境域
五大湖位于美东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处,地处北纬42度至48度之间。
气候条件
五大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体形成
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留给北美大陆的宝贵遗产。第四纪大冰期时,五大湖地区接近冰盖中心,冰盖厚达2400米,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受冰川刨蚀,扩大而成湖盆。冰川消退以后,融解的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便成为五大湖的水体,此时距今大约12000年。由于注入五大湖的河流不多,所以湖水补给主要仰赖雨雪,水位稳定,年变幅仅30~60厘米。夏季表层水温16~21℃,冬季则降至0℃以下,每年有四五个月的结冰期。五大湖巨大的水体,对邻近地区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冬温夏凉,降水较多。
自然资源
五大湖湖滨平原肥沃广大,地形复杂多样,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城镇密集,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五大湖地区南部夏秋自然景色优美,沿密歇根湖和伊利湖岸,针叶林、阔叶林繁茂,红枫与翠绿松杉相映,丛林草地如绿色海洋;冬春气候寒冷,景色单调。该区域是墨西哥湾与北冰洋斜面的分水岭,地形气候复杂,南北河流流向各异。地下矿藏丰富,煤、铁等储量大、品种多、质量好且易开采。
五大湖中藻类生长茂盛,其中硅藻是一种最主要的藻类,它在显微镜下看得到各种花纹,是很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湖中盛产三文鱼,湖红点鲑和白鲑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普通海鸥在这里生活,燕鸥、环嘴鸥会在五大湖的岛屿上筑巢定居:拾贝潜鸭和长尾鸭等会在每年的冬季光顾这里。
苏必利尔湖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位于五大湖西北,是五大湖水系源头及最大湖。它东西长616千米,南北宽超200千米,面积8.21万多平方千米,200多条河注入,蓄水量12.2万亿立方米。湖东北属加拿大、西南属美国,水清多风浪,有60多种鱼,沿岸森林密布、风景优、冬寒夏凉,多港口,8个月可通航,经苏圣玛丽河注入休伦湖,两湖落差7米、水流急。
休伦湖
休伦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五大湖中排第二,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它长330千米,最宽295千米,总面积5.96万平方千米,湖岸线长27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深229米,蓄水量3540立方千米,流域面积13.39万平方千米。湖中有大量岛屿,多分布在乔治亚湾,马尼图林岛是最大湖岛。湖岸风景优美,是休养娱乐之地。湖水主要来自麦基诺水道等,排水道是克莱河,马尼图林岛等将其分为两部分。常用于商业和消遣捕鱼,1978年前流域景色佳。休伦湖有两大湖湾,萨吉诺湾长82km,源头是萨吉诺城,曾是伐木中心,现为农业和制造业城市,该湾长190km、宽80km,周边多森林,南部有农田,还有几个商船港口。休伦湖西接苏必利尔湖,西南连密歇根湖,南邻伊利湖,交通便利。湖区矿产丰富,是美加重要工业区,圣克莱尔河东岸是加拿大重要石油产地。此外,伐木业和捕鱼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密歇根湖
密歇根湖,也叫密执安湖,在北美五大湖中面积居第三位,是北美洲五大湖中唯一全属美国的湖泊,南北长517千米,东西最宽190千米,面积5.8万平方千米,是美国最大淡水湖。湖岸线长2100千米,水深平均84米,最深282米,蓄水量4875立方千米,湖面海拔约177米,水流缓慢,呈逆时针流动。12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湖岸封冻,航运停滞。南岸平直多沙丘和人工湖港,北岸曲折多天然湖港。湖水靠福克斯河等小河注入,流域面积11.8万平方千米,东北端经麦基诺水道连休伦湖,南端原受污染的芝加哥河已改向。湖区气候好,东岸冬暖夏凉,盛产水果,格林湾东岸红酸樱桃闻名。东部是避暑胜地,南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重要湖港有芝加哥港、密尔沃基港等。
伊利湖
伊利湖面积在五大湖中排第四,但水量和水深最小最浅,可分为三个水域。其东、西、南面为美国,北面为加拿大。岛上有加拿大皮利角国家公园。西部水域浅,是鱼类产卵孵化基地和主要污染区,底特律河流入其中。伊利湖属营养化湖泊,60年代曾达富营养化程度,营养物质含量与容积比高。因较浅且生物多,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不同于其他湖,丰富生物资源可分散稀释化学物质,悬浮颗粒物有多种作用,加快沉降掩埋,促进污染物降解,使污染物生物富集相对少。伊利湖是仅次于密歇根湖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湖,各种重金属溶解态和总量均为五大湖最高。
安大略湖
安大略湖(Ontario Lake),北美五大湖中最小的湖泊。北为加拿大安大略省,南为纽约州,大致成椭圆形。水城面积1.95 万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5 米,平均深84米,最深处237米。有尼亚加拉、杰纳西、布莱克等河注入,东端由圣劳伦斯河导向大西洋。由韦兰运河与伊利湖通航,由特伦特运河与休伦湖的乔治亚湾沟通。北面是农业平原。主要工业中心和湖港有罗切斯特(美)、多伦多(加)、汉密尔顿(加)等。
其他湖泊
五大湖地区除了上述五个大湖以外,还有许多面积较小的次级湖泊。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尼皮贡湖,圣克莱尔湖,锡姆科湖,尼皮辛湖,乔治湖,温尼贝戈湖等等。
治理与保护
五大湖地表淡水资源丰富,占美国95%、世界20%,流域资源多、航运便,工业农业聚集,对美加经济繁荣至关重要。20世纪初,沿岸成重要重工业带,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因排放废水、用农药化肥、砍伐森林等破坏环境。直至70年代,污染受重视,美加采取府际协作等机制治理保护,成效显著,成跨界湖泊治理成功案例。
制定府际合作协议,建立跨界治理协调机构
为有效管理五大湖流域、解决水污染问题,加美开展诸多合作。1909 年签订首个水质保护协议《边界水域协定》,设“国际联合委员会”为最高管理机构;1955 年成立“大湖委员会”负责决策实施;1972 年签署《大湖水质协议》,以保护水质为目标,减少排放、防止污染;1981 年美 8 州和加 2 省签渔业管理协同战略计划,加强多主体合作;1985 年签署《五大湖宪章》,规定水位流量管理。两国通过完善协议,突破行政边界,稳定合作,制定可靠政策,实现从合理用水到共同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对于流域综合管理,两国以经济杠杆调节与融资机制为基础,政府、项目投入和机构服务收费是主要融资渠道,部分收益用于补偿原住居民及流域保护教育,美农业部还补偿农民生态保护损失 。
淘汰污染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五大湖城市环境污染属结构型污染,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中心城市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与环境重建,开展城市群环境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淘汰污染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芝加哥是核心城市,20世纪初因资源开发成为交通、工业中心;60年代至末经历制造业衰落与产业调整,择优保留转型衰退产业,加大设施投资,服务业等空前发展,钢铁等重工业渐被淘汰,通信设备等成新优势产业。2010年制造业就业占比10.7%,2010 - 2020年IT业平均复合增长率5.84%,其产业结构调整未完全放弃传统制造业。30多年转型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经济结构多元化,从制造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为主,减少生态破坏。产业转型使五大湖区环境治理成效获全球认可,城市群经济、社会和环保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主体参加
五大湖区治理保护中,加美各级政府、流域管理机构、科研机构、用水户都是主体,两国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因利益相关者目标复杂难达成共识,环境污染等问题难有效解决。为此,两国利用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成立多个非营利跨域协调机构,与多方共同行动参与污染治理。五大湖区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成北美典范。两国成立联合国际委员会审批水资源利用截流、调节边界水域矛盾;成立五大湖渔业委员会控制寄生海鳗、保护生物多样性;成立五大湖州长理事会协调州省利益、促进公私合作解决经济与环境问题。1972 年,两国还邀请三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北美五大湖水质协定》讨论修改,保障协定有效实施。
作用影响
五大湖水源来自沿岸河流以及降水补给。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五大湖对周围地区气候有很大调节作用。
价值意义
五大湖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和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五大湖作为航运通道有重要价值。多年来,通过对水道的浚深和运河、船闸等的修筑,各湖之间以及东北与圣劳伦斯河、西南与密西西比河之间,联成了一个庞大的航运系统。
参考资料
Great Lakes Facts and Figures.epa.gov.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