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dministration),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主要负责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考古、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督察地方政府履行文物保护责任情况、文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国家文物局的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政策法规司、督察司、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革命文物司、科技教育司、交流合作司(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司)。

国家文物局首任局长是郑振铎。

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到文革前时期

机构前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进驻北平,接管北平市一切事务。在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属的文化接管委员会内,设有专门的文物部,相继接管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平历史博物馆、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等重要单位。这为以后北京乃至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

正式成立

1949年6月,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成立。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下属的文物部并入该会,改称图书文物管理处。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化部则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图书文物管理处为基础,设立了文物局,负责指导、管理全国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事业。同时,将前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所属故宫博物院、北京历史博物馆、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和北京图书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的首任局长是郑振铎,副局长是王冶秋。

多次变迁

1951年,文化部将文物局与科学普及局合并成立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除原文物局主管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事业外,增加了对文化馆事业的管理。1955年,文化部鉴于群众文化工作日益发展,文物工作日益繁重,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的机构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另行成立文物管理局,主管文物、博物馆事业。1957年,文物出版社正式成立。1965年,文化部决定将图书馆事业再次划归文物管理局领导,因而将其改名为图博文物事业管理局。

文革时期

由于文革时期的特殊性,中国各项事业都受到很大影响,文物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文化部及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领导受到冲击,机关党政组织瘫痪,工作陷于停顿状态。这种局面直到文革后期才有所改善。1970年5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国务院办公室成立了图博口领导小组,承担起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事业的领导工作。随着文革后期各项事业的恢复发展,文物管理体制的问题又提到了议事日程。1973年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成立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加强对文物事业的管理,决定成立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归国务院文化组领导。同时,国务院撤销了图博口领导小组,成立中共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临时委员会。由此,文物局的领导体制由文化部下属部门改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体制和名称仍延续下来。这一局面进入八十年代后有所改变。1982年4月,国务院根据当时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决定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同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将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五个单位进行合并,统一由文化部负责管理。因此,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改为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1985年,《中国文物报》的前身《文物报》创刊于河南郑州。1987年,根据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发出通知,为了加强全国文物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决定将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又改为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独立行使职权,计划单列,但隶属关系不变,仍由文化部领导。198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更名为国家文物局。1988年,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原则批准了国家文物局的“三定方案”(定编、定员、定职)。该方案规定国家文物局是国务院直属主管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的职能部门,由文化部归口管理。1989年,中国文物报社于北京组建。1992年,国家文物局组建机关服务中心。2020年9月,中编办批复同意成立考古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分析监测技术、空间及微观测量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技术考古科研,考古标准技术规范研究,组织水下考古、边疆考古、科技考古、中外合作考古等工作,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22年1月29日,根据《国家文物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文物局内设机构新增考古司,负责协调、指导重大考古项目等。

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

直属单位

历任局长

现任领导

相关事件

文物参展

1999年9月,美国华盛顿举办中国文物展,参展的中国文物珍品有兵马俑、编钟、陶器、玉器、金银器、石雕等,时任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张文彬率团参加该活动。

2008年6月,北京举办海外成功回归中国文物展,展览共展出了从海外回归祖国的五批195件文物。其中,有162件中国文物为中国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从丹麦、美国追索获得,有31件文物为海外华人购买并捐赠回国,另外,瑞典东亚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各归还1件文物。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表示,会进一步加强协作,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并建立文物追索长效机制。

2020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从日本成功追索回国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首次在湖北参展,揭示了未为史书所载的曾国700余年的历史。

完善法律

2002年11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介绍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由原来的三十三条扩展到八十条,其内容更具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法条修改重点集中于三方面,即:加强管理措施、规范文物流通领域和强化文物行政执法权力。这对追究文物犯罪刑事责任有了明确规定,同时亦强化了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

流失文物

2003年初,何鸿燊曾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赠600万港元,从美国藏家手中购得珍贵的圆明园猪首铜像,并捐献给国家文物局。2007年8月初,香港苏富比准备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引起各界讨论。

2013年8月16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励小捷与瑞士联邦委员会委员兼内政部部长阿兰·贝尔塞特,分别代表中瑞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瑞士联邦委员会关于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及其返还的协定》。

2019年12月,“郑振铎等抢救流散香港文物往来信札”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批信札主要是1952年至1958年间,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长郑振铎和“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成员之间的往来信件、电报存根等共计166页,涉及收购小组成立、文物收购原则、真伪鉴定、资金筹措等多方面内容。

2023年8月,中国接收了由瑞士联邦文化总局移交的5件中国流失文物,包括一件明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大罐、一件汉代彩绘骑马陶俑、一对唐代白陶鞍马和一枚元代古钱币。中国国家文物局对这批文物进行了二次鉴定和研究,并将结果通报瑞方。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专家判断该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025年1月,国家文物局发文总结2024年文物工作称,流失文物方面全年共有7批次21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从美国、日本、阿根廷、意大利等回归祖国。3月4日凌晨,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其向中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包括铜摇钱树和陶座、素面陶鬲、素面带盖铜钫、陶说唱俑等,种类涵盖陶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画像砖及藏传佛教文物等。

文物保护

2010年6月,“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典礼暨事迹报告会13日在江苏无锡举行,共有10名文保年度杰出人物获奖,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参加活动并发言。

2025年1月,国家文物局发文总结2024年工作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全面开展,国省市县4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部组建,21个部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本领域普查工作。截至2025年1月6日,全国已完成71万余处三普文物复查、复查率超过93%,新发现文物5.2万余处。

考古工作

2023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2023-10-26

我国的文物管理体制与“五纳入”措施.中国人大网.2023-10-20

饶权,已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今日头条·上观新闻.2025-04-26

国家文物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国政府网.2023-10-26

国家文物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国家文物局.2023-1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政府网.2023-08-25

国家文物局 主要职责.国家文物局.2020-08-17

内设机构.国家文物局.2023-10-20

谢辰生忆郑振铎(一)从在上海到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长.澎湃新闻.2023-10-20

李群.国家文物局.2023-10-20

我国的文物管理体制与“五纳入”措施.中国人大网.2023-10-20

新中国建立初期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0-20

文物出版社.国家文物局.2023-08-25

中国文物报社.国家文物局.2023-08-25

机关服务中心.国家文物局.2023-08-2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国家文物局.2023-08-25

国家文物局增设考古司:负责协调、指导重大考古项目等.澎湃新闻.2023-10-20

办公室.国家文物局.2023-08-25

政策法规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督察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考古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革命文物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科技教育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交流合作司(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国家文物局.2023-08-25

机关党委(人事司).国家文物局.2023-08-25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国家文物局.2023-08-25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国家文物局.2023-08-25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2023-08-25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文物局.2023-08-25

文摘报.光明网.2023-10-20

任质斌:走过长征的红色报人.人民网.2023-10-20

百年回眸 芳华永驻|讲好平凉党史人物故事.腾讯网.2023-10-20

纪念孙轶青先生诞辰百年.中华诗词学会.2023-10-20

吕济民.故宫博物院.2023-10-20

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讲座.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10-20

张德勤同志逝世.国家文物局.2023-10-20

张文彬同志生平.国家文物局.2023-10-20

国务院任免财政部、中国证券会等一批部级官员.中国新闻网.2023-10-20

励小捷接替单霁翔成为国家文物局新局长(图/简历).中国经济网.2023-10-20

刘玉珠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励小捷不再担任.中国经济网.2023-10-20

李群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刘玉珠不再担任(图|简历).中国经济网.2023-10-20

解冰.国家文物局.2023-10-20

罗文利.国家文物局.2023-10-20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洪磊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界面快讯-今日头条.2024-10-22

乔云飞.国家文物局.2025-04-26

王宏志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新京报-腾讯网.2024-12-13

国家文物局 领导简介.国家文物局.2020-08-17

华盛顿举办中国文物展.中国新闻网.2023-10-20

海外成功回归中国文物展开幕 华人推动文物回流.中国新闻网.2023-10-20

曾伯克父青铜器群追索回国后在湖北展出.中国新闻网.2023-10-20

中新通讯:新法律为中国文物撑起更坚固的保护伞.中国新闻网.2023-10-20

是他们,找回那些失落百年的“国家宝藏”!.中国新闻网.2023-10-20

中国瑞士签署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及其返还协定.中国新闻网.2023-10-20

“郑振铎等抢救流散香港文物往来信札”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新闻网.2023-10-20

瑞士向中国移交5件流失文物.新华网-今日头条.2023-10-20

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今日头条.2024-04-18

国家文物局:2024年7批次21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央广网-今日头条.2025-01-11

欢迎回家!41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从美国回归中国.央视新闻-腾讯网.2025-03-04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在无锡出炉——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20

国家文物局通报3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情况.光明网.2023-10-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