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花,女,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市公路管理段石嘴山公路站工人。丁秀花出身于养路工人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对养路工作有一种深沉、质朴的理解。1979年,丁秀花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养路工人。在养路这个岗位上,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采沙石、扫路肩、清水沟、填坑槽、铺路面、补涵洞、抢路险,她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虚心学习
刚参加工作时,丁秀花虚心向老路工学习,为了尽快掌握撒方块料、路基整修登基础性工作,下班后,丁秀花常常一个人在料场、路边练习,一遍又一遍,手上的血泡磨成了老茧,丁秀花也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养路工人。 1997年,她从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市公路管理段石嘴山公路站站长。丁秀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白天,她扛着铁锹带领职工养护公路,手把手地教年轻员工掌握技术;晚上,坐在灯下埋头学习理论和技术更新知识。1998年春,一次大雨过后,油池积满了水,油车下不去,员工你谁也不带头下水。丁秀花二话没说,挽起裤脚、脱鞋下了水。半个多小时后,水掏干净了,丁秀花已被冻得面无血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从那以后,脏活、累活、苦活全站职工争着、抢着干。石嘴山公路站管护的23.8公里路面,车流量大,路基不稳,翻浆、坑槽、病害时常发生,从管理到抢修任务非常重。为了养好路段,丁秀花带领大家摸索出了一套“勤补涵、勤巡逻”的养护与水毁抢修经验,使石嘴山市道班的路况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身先士卒
为了提高护路的质量,丁秀花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分段承包。起初,员工不太理解,丁秀花就主动承担了离公路站最远,路况最差的路段,每天往返十多公里。每项工作,她总是身先士卒。夏季是油路修补的黄金季节,她5点钟起来熬油;冬季加班加点,她也是最后一个收工回家。每一项工作她即是“总指挥”又是“主劳力”,常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站职工做出了表率,也赢得了全站乃至全段职工的尊敬。丁秀花还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把苦干、实干、巧干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小段包干、养护生产计件制,出台《养护津贴考核评定办法》,按贡献大小科学计酬,合理分配,将报酬与工资定额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个职工都把养护路段当策划能够自己的“责任田”,养精、养细、养好。她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开拓创新,对过去的“土”油灶进行改造,修建了一座50吨罐式沥青节能油灶,解决了补油劳动强度大、沥青严重浪费等问题,仅此一项每年节约资金近万元。
关心职工
丁秀花担任站长后,石嘴山市公路站连续多年完成自治区公路局下达的好路率、综合值等各项指标,确保了辖区公路的安全畅通。丁秀花认真刻苦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养路互路经验,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自己所负责路段的环境,自己动手改进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她利用养护闲季在全站开展“宁可辛苦我一个,让车天天满意过”和“以养路为业,以道路为家”的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在生活中,她对公路站的员工们非常关心。员工生病了,她就安排食堂开小灶,并主动提供家里的药品;员工家中有事缺钱,她就拿出自己并不丰厚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