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汉语成语,拼音是běn wèi zhǔ yì,意思为指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自己,出自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出处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解释

基于宗法家族制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及其相应道德观念。认为东洋民族与西洋民族之根本思想的差异,在于西方“实以巩固个人利益为本因”,而中国皆“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主张“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哲学分析

本位主义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与其相对应的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

所以,本位主义似乎与集体主义是相矛盾的。从道德的观点上来说,本位主义为自私的一种表现,尤其对于利益方面。通常是会牺牲它人(包括集体)的利益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种本位主义思想,从古到今也是一直在社会的人群中所充斥着。其实,本位主义与集体主义取决于人性的两个面。三字经里有“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而善与恶,是共同寄生于人类思想里的两个对立面。而单纯的通过本位主义而一言定论为“恶”显然有些过于极端。但是,由于做事处于本位主义角度而损害到了它人的利益(工作、家庭、生命......),这个结果便是为恶了。

人际关系

如果,所有事物都以本位主义的根本出发点考虑的时候,就会容易使自己进入一个思想角度的误区。过于自我或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想明显是不会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去。而人是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之下的,并不能离开这个社会(群体)而单独生活。

在家庭相处中,如果过于本位主义,那么亲人就会分离;

在朋友相处中,如果过于本位主义,那么朋友就会疏远;

在同事相处中,如果过于本位主义,那么同事就会分歧;

在上级相处中,如果过于本位主义,那么上级就会否定;

所以说,本位主义的人,是无法在一个社会中,得到大家的认可。

本位主义如何克服?

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否则是无法从基本上解决本位主义寄生在思想里的私欲。

其次,在遇到事物进行考虑角度的时候,要学会使用同理心(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