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宏

谢永宏,1973年生,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湖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2000年湖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2003年武汉大学获植物学博士,2005年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2006.2-2006.5在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实验站常务副站长,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建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应用生态学报》编委。同时,谢永宏也是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

研究特长

谢永宏长期从事湿地生态研究,以植物生态见长,涉及的领域有湿地植被格局的形成机制,人类重大工程的生态学效应,生物入侵,湿地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湿地植物营养生态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湿地植被修复,湿地生态过程等。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973”专题等共计9项。近5年发表(含印刷中)研究论文37篇(其中SCI源刊论文17篇,总引用次数为65),参编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植被演替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青山湖区垸为例(3077036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洞庭湖退田还湖后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功能过程研究(065101103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洞庭湖湿地演变的关键过程研究(KZCX2-YW-43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专题:沉水植物生物生产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机理(2006CB403301-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专题: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2009CB421103-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专题:洞庭湖湿地分布与生态影响(KZCX1-YW-08-01)

获奖情况

谢永宏曾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吉林省人事厅“人才开发基金”,湖南团省委“省直青年学习奖”,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湖南团省委“省直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人物访谈

谢永宏,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自2007年开始筹建洞庭湖站以来,为了摸清“家底”,他花了3年时间,带队跑遍了洞庭湖,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他的研究不仅限于洞庭湖,足迹遍布全国主要湿地区。谢永宏对鸟类的保护和研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鸟类是人类健康与地球生态的指示器。他的团队在洞庭湖湿地外来物种以及杨属入侵的生态学后果方面进行了大量调研,推动了洞庭湖湿地内不能种植杨树的共识。谢永宏还主持完成了多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他提倡“拼命三郎精神”,但不鼓励不切实际的拼命,强调科学家应有科学态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更有效地工作。谢永宏的工作态度和对洞庭湖的热爱,正如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参考资料

谢永宏.中国科学院.2024-03-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