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禄

杨天禄(1882年-1948年),字石渠,自号农人,别号南溟巨海、红火道人等,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人,著名白族画家。杨天禄在绘画、书法、篆刻、行医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其国画作品在上海、南京市等地享有盛誉。他的代表作《鹰》和《钟馗》曾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而《百雀图》《乌龙图》《钟馗捉鬼图》等作品至今仍被珍藏。杨天禄在家乡鹤庆县被尊称为"画痴""迂老""仙人"和"神笔"。

个人生平

杨天禄自幼酷爱书画,幼年在鹤庆龙华山下读私塾,后毕业于云南省优级师范学校。早期他注重工笔重彩画,后改水墨大写意,以简括洗练的笔墨应物传神。书法真、草、隶、篆均妙,风格浑厚独步。中年后,出游四川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以墨会友,开拓眼界,融诸家之长,不断使绘画技法有新突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天禄离开上海回到云南,曾在省政府担任秘书,后因不满官场恶习而弃官,回到鹤庆县担任美术教授,并开设医馆"太古医庐"。1946年抗战胜利后,受邀回上海举办画展,但因年事已高未能成行。1948年,杨天禄病逝于家乡鹤庆,享年68岁。

绘画风格

杨天禄的绘画作品,用笔疏简透秀,追求以韵取胜。他对墨色的渗化浸润极有把握,将浓就淡,以力就深,在墨的浓淡变化中生发出万千气象。其用墨以“元气淋漓幛尤湿”为特点,融之于形以助其火器。在浓淡交织的墨迹中,处处有生命的体现和情意的流动,达到了中国水墨表现的最高境界。仅观杨天禄笔下的《乌龙图》,即可见有的浓墨深化,作烟云飘渺状;有的淡墨轻染,为空间遥远之隔;有的重笔勾画,使“龙”翻腾于纸上。令人拍手叫绝。

代表作品

从杨天禄的传世之作看,用笔用墨都有过前人之处,而且对自然物象有独特的认识、感悟和把握。笔尖生机独存,一花一木或鸟纲鱼虫等都显得神韵十足、妙趣横生。最能反映浑厚笔墨功夫和应物象形表现的鸟禽类代表作《卓立英风》,可称大理白族著名画家作品中的一件艺术珍品。他的作品《鹰》和《钟馗》上世纪30年代曾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百雀图》《乌龙图》《钟馗捉鬼图》等作品至今仍被珍藏。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