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禄王

青年思想家姚伟的长篇历史小说《尼禄王》。姚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和羽戈、刘晨光一起号称“西南三杰”。姚伟主攻思想和哲学,羽戈主攻宪政和时评,刘晨光成为复旦大学博士。

姚伟是天才型的思想者。他对古典哲学的阐释精辟入里。他就是中国当代的苏格拉底。他在西政时就经历了严格的自我哲学训练。这也为《尼禄王》的诞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琴殇》、《血殇》、《尼禄王》是姚伟的小说三部曲。

内容梗概

这是一部历史幻想小说。全书展示了古罗马暴君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的心灵历程,以占卜为主线,揭示了尼禄家族惨遭诅咒的谜团。一部无人识别的忒拜古卷被用于占卜,所有参与占卜的人都惨遭诅咒而死于非命,从而引起诸多亦悲亦喜的荒诞故事;尼禄的母亲,一个因惧怕衰老而变得暴虐的女人,最后阴差阳错地寻找到永葆青春的秘方。作为一个女人,她对艺术和智慧的热爱,对奥古斯丁莱昂纳多·芬奇伊曼努尔·康德弗里德里希·尼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众多艺术家

、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追随,不过是为了讨好自己的情人摩尼教魔王,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在梦中的初恋为他的一生布下了阴郁的基调,但作为一个臭名昭著的皇帝,他在乖戾之外也有令人敬佩之处,比如他对残暴贪婪的贵族阶层的抵制,对文艺的提倡和关心,对高贵事物的倡导,等等。

作者把激情奉献给了缔造一个个想象中的城市、民族和人物,从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古代世界。那里拥有今天世界的所有矛盾和错乱,但也拥有今日世界所稀缺的智慧和高贵,或者说对智慧和高贵的不懈追寻。这也许就是作者最终能够完成本书的动力之所在。

关键词

关键词一:占卜

占卜是小说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一部文字失传的忒拜古卷被盖乌斯·恺撒家族收藏,恺撒的后人利用书上的诸多插画占卜,结果却屡遭诅咒,纷纷死于非命。尾声部分才揭示了其原因,古卷本是忒拜国王在正义女神授意下书写的治国之书,却被误用于占。那些受诅咒者的死亡既是对这种误用的惩罚,也缘于一系列阴差阳错。

此外,文中关于占卜还有一个戏剧性的故事。埃及女巫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利用几根晒干的男人阳器占卜,得到天后在奥林匹斯山一片树林上方给神子喂奶的消息,于是带领弟子用铜盆接到了天后漏下的奶水。这种奶水是造世神的汗水,具有起死回生以及毁灭生命的功效,女巫曾用它滴在被奸污致死的女尸眼里,从而破解了一起摩尼教悬疑命案。

关键词二:套盒结构

中国式套盒结构,亦即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讲述方式,是东方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提供的典范结构。《尼禄王》的结构是这种套盒结构的变体。小说各章主体部分是暴君尼禄的讲述,每章末尾配有三到四个故事,作为正文人物或事件的补充,同时,这些注释部分又可独立成篇。而且每章最后一个注解都能与下一章正文很好地衔接,从而避免了结构的紊乱和叙事的脱节。这种结构方法为本书作者首创。

关键词三:神秘主义

小说对神秘主义的思考,建立在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小说关注的神秘主义,其核心是灵魂、死亡和末日问题,以及恶的存在与神灵的关系问题。与西方的神秘主义相呼应,小说在尾声部分也涉及到以周易为核心的东方神秘主义传统。

例如,在死亡问题上,主人公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在第六章面临自杀时作了很多思考。尼禄在死前觉得,死亡的恐怖不是来自虚无,而是来自死后超生为弱者和受难者的可能性。他感到对灵魂的归宿毫无把握,于是请来巫师将他封在一口大瓮里,把他的灵魂用大火烧炼化为无形。这有点悲观主义的色调,不过这种恐惧对很多人来说又是异常真实的。

在末日论问题上,作者虚构了一整套摩尼教教义,该教义主张世界是黑面神与白面神争风吃醋结出的恶果。小说还用半认真半戏谑的口吻,虚构了四种新的末日日期计算方法。主要集中在本书女主人公艳后阿格里皮娜写给罗马教宗的信件里:

“的确,末日问题曾吸引过包括贵教先知在内的许多聪明人。17世纪末,圣经学家、神秘主义者西塔?施特劳斯利用自创的概率计算方法,将《圣经?旧约》中记载每一次灾难的经文分别挑选出来,把该段经文中所有希伯莱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号数相乘,再除以所有序号数之和,所得数值与灾难发生的年份相乘,得到一个商数。施特劳斯宣称,每次灾难所得的商数数值非常接近。他将这些商数相加取其平均值,得到了著名的“施特劳斯灾难常数”。此后,他将希伯莱文古抄本的《圣经?启示录》中所有字母取出加以运算,计算出末日为1989年。

1719年,艾萨克·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末日时间为2060年。牛顿的依据是“万有引力损耗定律”,就是相互有引力作用的物体对对方的损耗速度与引力大小成加速度正比,也就是物体间的相互损耗会像自由落体一样越来越快。损耗的最终结果,就是牛顿断言的“宇宙诸星球失去现有平衡而陷于崩溃”。届时宇宙会首先变为一片火海,这与《圣经?启示录》对末日景象的记载完全一致。

20世纪初,约瑟夫·斯大林凭借哲学史上的最高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推算出末日时间为2080年。而蒋介石则依据他最擅长的《推背图》,预测末日时间当在2213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关键词四:炼金术与占星术

在小说的第一章,占星士分析尼禄星座命盘得出的结论,使尼禄之父大感愤怒,加上儿子出生时没有啼哭,他准备将儿子按残疾儿处死。实际上,古代世界的很多重大决策常常受占星士影响。

小说中还虚构了一种新的炼金方法及其奇妙运用:

“公元401年,基督教作家奥古斯丁宣称处女经血是炼金必不可少的第五元素,它不仅能促使金丹成功,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长生者保持永恒的快乐。他曾说过,一旦离开女人的怀抱,他就感觉不到任何欢乐。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写道,单一体不会朽坏,而混合物则极易变质。充斥遥远宇宙空间的以太是单一体的最高代表,而尘世之物,无不是水、土、火、气四元素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体,包括黄金在内。这一论述长期指导着炼金术士,使他们认为,只要撞对了四种元素的恰当配比,就能得到大量黄金。然而令他们困惑的是,黄金是公认的不易朽坏金属,这与亚里士多德混合物极易朽坏的论断相冲突。这个难题曾经困扰了炼金界一千多年,使炼金事业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直到奥古斯丁宣布处女经血为第五元素,人们才将注意力从亚氏设定的难题转移开来。

奥古斯丁手下的炼金士们在修道院地下室秘密实践着导师的教诲,他们折腾了数十年后,发现处女经血对炼金毫无帮助。这迫使奥古斯丁在晚年修正了他的理论:只有基督教马利亚的血液才是世间的第五元素,它曾经孕育圣子,因而必然具备神力。圣母是在马槽诞下救世主,只要找到沾染圣血的布匹或喂马草,加以烹煮蒸馏,就能得到炼金所需的第五元素。

两百多年后,奥古斯丁的追随者们完善了他的理论:将马利亚的圣血放入耶稣最后的晚宴上使用的圣杯,再用击刺过耶稣肉身的兵器‘命运之矛’加以搅拌,就能将圣灵注入铜铁等贱金属,进而使其转变为黄金……”

“……7世纪初,布鲁图斯曾利用炼金术帮助过法兰克王国国王达格贝尔一世。当时达格贝尔一世正饱受爱神折磨,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位修女,却始终无法打动对方。因为国王相貌丑陋,又缺少过人的才艺,无力诱使修女放弃信仰投入他的怀抱。投机的炼金术士告诉国王,那些最受女人欢迎的男人,他们体内都蕴藏有某种特殊物质,能够唤起女人的春心。被爱情折磨而六神无主的国王答应试试他的建议。

于是在炼金士的安排下,组建了一支由100名贵妇和宫女组成的选美队伍,布鲁图斯带领她们到世界各地挑选最受欢迎的男子。在有些城市,参加选美比赛的男子成千上万,选美队不得不用投陶片的方式选出其中的佼佼者。数月之后,五十多个精心挑选的美男子被送到了国王的宫殿,国王将他们作为炼金材料交到了炼金术士手里。炼金士命人带他们前去一间地下宫殿领取国王的赏赐,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屠刀和弓箭。他们的心脏和眼珠被挖出后,炼金士将它们与大量黄金混在一起放进一堆高脚瓶内煮沸蒸馏,并将得到的液体冷却后装进一个精致的中国瓷瓶。第二天,炼金士将液体滴入国王的双眼,那双眼睛片刻后就呈现栗色,并且放出奇异的精光。当天,国王扮成平民,身着便装走访了十多个修道院。那些修女一见到他就认为是天使下凡,纷纷跪倒在他脚下去亲吻他肮脏的鞋子。最后,国王来到自己痴迷的那位修女面前,修女好像第一次见到他一样,望着他的眼神充满欣喜和敬畏。不久,修女离开修道院,成为国王最宠爱的妃子。”

关键词五:政治哲学

对政体、财产、宗教、道德等政治哲学主题的探讨,是本书主要旨趣之一。这些内容使小说区别于以往以宫闱秘闻为核心的帝王小说,从而兼顾了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目次

第一章 名剑记

安提戈涅

波斯战记

地狱中的阿格里皮娜

亚历山大图书馆

第二章 雅典学园

灵魂盗取术

帕那萨斯山修女

暴君的乐曲

第三章 多密提乌斯

一心向死的诗人

双梦记

魔鬼的姘妇

遗失姓名的先知

第四章 俄底浦斯王

对抗暴君的诗人

克劳狄皇帝敕令

柏拉图学园血案

死于口水的园艺师

第五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海盗

扎拉葩女王秘史

双镜记

第六章 梦境与火焰

盗取奶水的女巫

使徒书信

女王与宠物

尾声 罗马炼金士

间谍日记

忒拜石碑

东游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情书之一

爱因斯坦情书之二

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

弗里德里希·尼采致信莎乐美

末日来信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