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镇

汉源镇,隶属于陇南市西和县,地处西和县中部偏北,东与卢河镇接壤,南连十里乡,西邻姜席镇,北接西峪镇, 区域总面积18.66平方千米。

汉源镇地处西和县城中心,现辖7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42702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区域总面积19.8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881亩,其中退耕还林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

汉源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 2018年,汉源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个。

历史沿革

蜀汉时期,姜维于汉源镇一带首置建威围。

北魏时,置建平县

隋唐时,为汉阳郡、成县及上禄、汉源县(及白石镇)治。

南宋时,为西和州治。

明初,为西和县治。

清代,为和政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上禄镇。

1983年8月之前为城关公社,1985年8月之后设为汉源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源镇地处西和县中部偏北,东与卢河镇接壤,南连十里乡,西邻姜席镇,北接西峪镇,区域总面积18.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汉源镇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分为东、西两山山地和半山地地带,中间峡谷为平原地带;境内最高峰风凰山位于西和县城以西,海拔1797米;最低点漾水河谷位于县城东北地区鱼家磨村以西,海拔1590米。

气候

海拔1600米左右,年降雨量55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8度,无霜期160—180天,土壤以黄土、红板土、白蟮土为主,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5%,PH值为7.2.夏季炎热,冬季较寒冷,且早晚温差较大,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阳芋为主,经济作物以药材、蔬菜种植为主。其次,零星种植一些经济林果作物。

水文

汉源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上游水系;境内最大河流为漾水河,自五里村南入境、从南向北,在中山村与西峪镇崆峒村交界处出境,汉源镇境内河道长4.5千米。

自然灾害

汉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低温、霜冻山洪

地理位置

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

行政区划

汉源镇共辖14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14个行政村分别为五里村、黄磨村、南关村、凤山村、中山村、北关村、上城村、白冯村、朝阳村、牌坊村、任河村、东山村、孟磨村、范庄村,7个社区分别为黄磨社区、凤山社区、南关社区、中山社区、朝阳社区、北关社区、北川社区。

2011年,汉源镇下辖中山、南关、北关、风山、黄磨、北川羌族自治县、朝阳7个社区,中山、五里、黄磨、南关、风山、北关、上城、白冯、朝阳、牌坊、任河、东山孟磨、范庄14个行政村;下设29个居民小组、6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汉源镇下辖7个社区、14个行政村:南关社区、北关社区、中山社区、凤山社区、北川社区、朝阳社区、黄磨社区、北关村、中山村、南关村、凤山村、黄磨村、白冯村、上城村、朝阳村、牌坊村、任河村、孟磨村、东山村、范庄村、五里村,为西和县人民政府驻地。

地区代码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西和县汉源镇南关社区居委会[621225100001]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北关社区居委会[621225100002]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中山社区居委会[621225100003]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凤山社区居委会[621225100004]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北关村委会[621225100201]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中山村委会[621225100202]

西和县汉源镇南关村委会[621225100203]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凤山村委会[621225100204]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黄磨村委会[621225100205]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白冯村委会[621225100206]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上城村委会[621225100207]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朝阳村委会[621225100209]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牌坊村委会[621225100210]

西和县汉源镇任河村委会[621225100211]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孟磨村委会[621225100212]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东山村委会[621225100213]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范庄村委会[621225100214]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五里铺村委会[621225100215]

人口民族

2011年,汉源镇总人口37093人,城镇化率59.1%;另有流动人口18833人。总人口中,14岁以下8133人,占21.93%;15—64岁25708人,占69.31%;65岁以上3252人,占8.76%;以汉族为主,占99.5%;有少数民族共192人,占0.5%。2011年,汉源镇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67.7人。截至2018年末,汉源镇户籍人口为42702人。

经济

综述

2009年,汉源镇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元,同比增长10%。2011年,汉源镇财政总收入8265.2万元,比2010年增长29.7%。2018年,汉源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个。

汉源镇在积极抓好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在经济发展上形成了四个支柱产业。一是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阳芋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以蔬菜、中药材为主,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5721.5吨;二是养殖业。以养鹿、养兔、养猪、养鸡为主。2008年年产值达782万元;三是商贸服务业。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运输加工业,年创经济收入3490余万元;四是劳务输出,2008年有计划、分批次劳务人员4500余人次,创劳务总收入1800余万元。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2182元。

第一产业

产业资源

根据我镇地域特点,着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结合传统种植习惯,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西种药材,东植经济果林,南种蔬菜加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200多亩,年创收3500余万元,新植核桃1000亩,发展2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有20户以上,大力拓展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突出协会建设,成立了凤山昌俊养殖合作社,任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鑫源兔养殖合作社等,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农业

2011年,汉源镇有耕地面积1.088万亩,人均0.3亩。2011年,汉源镇农业总产值0.42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汉源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汉源镇生产粮食0.36万吨,人均968千克,其中小麦0.24万吨,玉米0.12万吨。汉源镇经济作物有药材、蔬菜、经济林果作物等。2011年,汉源镇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0.62万吨,主要品种有黄瓜、菜花、西红柿等;中药材种植面积0.28万亩,主要品种有党参、黄芪、半夏等。汉源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汉源镇生猪饲养量0.7万头;羊饲养量0.39万只,年末存栏12.3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1.7万羽。

第二产业

工业

2011年,汉源镇有工业企业369家,职工15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57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96万元。 

第三产业

商贸

2011年末,汉源镇有商业网点221个,职工587个人。2011年,汉源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3790万元,比2010年增长23.0%。

金融业

2011年末,汉源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635.9万元,比2010年增长25.63%;各项贷款余额1162.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7%。

文化

地名由来

汉源县镇因地处嘉陵江支流西汉水上游,系西汉水源头之一,故称“汉源”。

交通

汉源镇有219省道线贯穿全镇。汉源镇有G7011高速公路过境,且设有高速出入口。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汉源镇有小学10所,在校生3967人,专任教师7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汉源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4个。2011年末,汉源镇城区有体育场6个,其中县体育馆场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8%。2011年末,汉源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6万户,入户率9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汉源镇有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中心各1个,床位133张;固定资产总值65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4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29人。2011年,汉源镇完成诊疗53519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汉源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032户,人数4050人,支出889.34万元,比2010年增长16%;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95人次,共支出1.475万元;汉源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50户,人数4574人,支出37062万元,比2010年增长2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99万元。

招商引资

通过积极争取立项,多方招商引资,启动实施了南商场开发,投资180余万元的北川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已开工建设,黄磨排水渠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同时,继续加快伏羲大道建设步伐,加大小巷道治理力度,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城区垃圾处理场,城区供水扩建工程。

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镇上下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努力发展村(居)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突出城镇建设管理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投资、建设、发展环境,积极实施农业稳镇,和谐安镇,产业兴镇,商贸强镇战略,通过艰苦努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迈向小康迈进。

奋斗目标

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元,同比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重点项目

1、南商场开发;2、黄磨排水渠综合治理;3、北关社区办公楼建设;4、北关向阳巷改造工程;5、城北土地储备;6、杏林山庄建设用地征用;7、500户沼气池建设;8、上城排水渠建设;9、环卫所硬化工程;10、北京滨河公园路面铺沙工程;11、范庄村新农村建设;12、黄磨斜坡新农村建设;13、牌坊(花园)至任河堤路结合公路建设;14、中医院建设用地征用。

二、在兴办实事方面:1、治理城区小巷道13条;2、整修拓宽东山、黄磨斜坡、观山循环路、范庄等六村公路,并实施公路排水渠建设;3、全面完成朝阳鸭儿沟垃圾清理。

旅游

隍城、朝阳观、岷郡山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1-05-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