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1920年7月11日-2010年10月9日),犹太人,国际畅销书作家,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世界上少数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会使用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各国语言。他的著作被广泛的翻译,并被转译成盲文,且在无线电台和电视台播出。
人物生平
撒迦利亚·西琴出生于阿塞拜疆的巴库,在乌克兰度过幼年时代, 并在巴勒斯坦长大。他在托拉学习了现代和古代的希伯来文以及其他犹太人和欧洲语言的知识,在近东(一个地理术语,一般指地中海和伊朗等西亚国家)学习了历史和考古知识。
西琴毕业于伦敦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经济史专业,并攻读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等。他作为记者和编辑在以色列工作生活多年,晚年居住在美国纽约写作。他的著作被广泛的翻译且在无线电台和电视台播出。
20世纪70年代,撒迦利亚·西琴在发掘6000年前苏美尔文明遗迹时,发现了一张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图,上面标有十二个天体。除了古代人类能观测到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还有当时根本不可能发现的天王星、海王星和一颗现代人类长期未发现的星球,因此他留下了“太阳系内还有一颗没有被发现的大型行星”的假说。
从1976年起,他陆续出版了《地球编年史》系列作品,全套书共有七册,最早于1976年开始在美国出版。
2009年,撒迦利亚·西琴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次年10月9日病逝于纽约,享年90岁。
研究领域
撒迦利亚·西琴主张外星生物创造论,毕生致力于研究近东古文明与人类起源的联系。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玛雅文化等领域,他的研究活动甚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琴学”。
但他的研究理论也受到了专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批评,他们注意到撒迦利亚·西琴在翻译古代文本时存在许多问题,并将他的作品归类为伪历史和伪科学。与伊曼纽尔·韦利科夫斯基(Immanuel Velikovsky)和埃里希·冯·达尼肯(Erich von Daniken)等早期作家类似,撒迦利亚·西琴主张外星事件在古代的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他关于阿努纳基人类起源的理论研究,为他招来了很多争议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批评。
他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太阳系中并不孤独,因为在经过了3600年的一个轨道运行周期后,第十二个天体即将返回并掠过它也许足以再次影响我们的近地点。
人物成就
撒迦利亚·西琴出版的《地球编年史》系列,影响力持续40年,被译成了30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其中提出的观点都极富冲击力。他主张尼比鲁行星碰撞学说,著作还被转译成了盲文,且在无线电台和电视台上进行播出。
他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类由外星人创造;金字塔并非坟墓,且不是由人类建造;上古神话并不仅仅是传说或幻觉,而是被人们日渐遗忘的遥远的史实。他的研究表明,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遵循着一个周期性的天文时间循环,所以人类所处的公元二十一世纪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极为相似,人类的过去即是未来,宇宙的终结就是开端。每隔3600年,人类的创造者,即第十二个天体和其上的众神,将会随着这一大周期的到来重返地球。撒迦利亚·西琴的研究活动甚至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琴学”。
人物评价
以高度的科学知识,完成对美洲史前文明的探索,令人难忘。(《科学与宗教新闻》杂志 评)
有几个因素让西琴的作品与其他相关主题的作品截然不同。首先就是他的语言能力,他不仅精通几种现代语言,得以在其他学者的作品原文中进行查阅,还熟知古苏美语、埃及语、希伯来语和其他古代语言。他对最早期文献和实物的追寻,也让其书中丰富的图片和素描成为可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石版、石碑、壁画、陶器、纹章等。它们贯穿首尾,提供了重要的可见证据……作者并没有假装自己解决了困扰研究者近百年的所有问题,但他提供了许多新的线索。(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罗斯玛丽.德克尔(Rosemary Decker)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