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大桥(Taijiang Bridge),是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境内的过河通道,位于沙溪河水道,是三明市三元区西南部城市主干道的重要构成部分。
台江大桥于2007年12月21日动工兴建;于2009年7月28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10年11月4日通车运营。
台江大桥西起西江滨路,上跨沙溪河水道,东至205国道;线路全长1213.5米,主桥大桥全长453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50千米/小时。
建设历程
2006年12月12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召开台江大桥方案评审会,就该桥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2007年3月29日,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关于福建三明台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同意该桥建设;12月21日,台江大桥动工兴建,并举行开工典礼。
2009年7月10日,台江大桥完成钢拱塔合龙工作;7月28日,台江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
2010年5月25日,台江大桥进行斜拉索悬挂工作;8月4日,台江大桥进行桥面护栏、铺设过桥管网等桥面基础设施焊接工作;10月25日,台江大桥工程竣工;11月4日,台江大桥通车运营。
桥梁位置
台江大桥位于中国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西南部,南距上游三明台江水电站约1.2千米,北距上游三明大桥约1.5千米,该桥西接西江滨路,延伸至工业南路,上跨沙溪河水道,东至205国道江滨段,延伸至新市南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台江大桥分别由主桥、桥塔、普通拉索、组合对拉索、引桥及两岸立交匝道组成,主桥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台江大桥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台江大桥采用拱形钢塔斜拉桥方案,设造型别致的拱形塔,通过巧妙设置的Y形形成合索,平衡塔身上的水平推力;拉索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的空间V形布置,与拱塔、Y形组合索形成了极具美感的动态,远观像沙溪河上一只展翅腾飞的鹰,通过塔、拱、梁、索四者巧妙地结合,将一座普通路径的桥梁创新成一座新型的索辅梁式桥,其新颖的外形和动感的气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象征着“腾飞”,寓意三明市作为泛珠三角的腹地和新兴的工业、文化城市,依托港、澳、台,联通闽、赣、粤,经济、文化腾飞指日可待。台江大桥采用拱形钢塔斜拉桥方案
设计参数
台江大桥线路全长1213.5米,主桥大桥全长453米,采用(50+60+110+110+60+50)米的跨径布置,主跨长110米,路面全宽29.5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5米。主梁梁高3米,顶宽29.5米,箱梁顶板厚25厘米,底板及斜腹板厚20厘米,直腹板跨中部分厚40至70厘米。塔高82.2米,宽65.2米,圆弧内半径为29米,塔身截面上底宽4.2米,下底宽3.2米,高3.6米,钢板厚30至60毫米;塔身截面高度3.6米,内缘底宽3.2米,外缘底宽4.2米。全桥共32对普通拉索,梁上斜拉索索距为5米,塔上的竖向索距为1.25至1.50米。
运营情况
2010年11月4日,台江大桥通车运营,不收取任何过桥费用。
建设成果
1、台江大桥的景观亮点是拱形索塔和斜拉索,为了平衡拱塔上的水平推力,在上设置有Y形系杆拉索体系;
2、台江大桥为了结构上的需要,桥的设计采用了一些不常采用的构造,比如对拉索采用大吨位的耳板连接、斜拉索在梁上采用双耳板连接、锚拉板采用铸件制造等,这些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上也是新的尝试。
价值意义
台江区大桥的建成,对于打通城市南部交通动脉,带动台江片区的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扩大三明市的进出口门户将发挥重要作用。(《三明日报》评)
台江大桥加快台江和富兴堡片区的开发与建设,完善三明市区路网结构,实现市区南部东西岸快速连接,拓展三明市区的进出口门户。(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
参考资料
中铁八局承建的福建省三明市台江大桥建成通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