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集富创业投资(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限公司简称集富亚洲分别于1990年在新加坡及1992年在香港成立,共管理多个私募投资基金,总金额超过8亿5千万美元。它对亚洲有深入了解并在区内设有五个办事处,包括:中国香港、北京市、中国台北、南韩和新加坡。现时,在亚太区投资已超过$7亿美元在260个投资项目上。集富亚洲专注于中、早期科技投资。

基本信息

机构全称: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集富亚洲

网    址:www.jafcoasia.com

成立时间:1990

机构性质:外商独资企业

公司总部:香港特别行政区

投资领域:软件产业、IT服务、电信通讯、网络设施、信息电子、半导体芯片

投资阶段:扩张期  成熟期

联 系 人:陈镇洪

电子邮件:vincent.chan@jafcoasia.com

通讯地址:香港中环金融街控股8号国际金融中心2期30楼

管理基金:

集富亚洲技术基金  178M

集富亚洲技术基金二 100M

集富亚洲技术基金三 168M

公司简介

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集富亚洲是亚太区风险资本行业中的领先品牌之一。公司投资的重点是具有高增长潜力并且拥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技术的企业。集富亚洲的母公司集富有限公司(“JAFCO”)已经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日本卓越的风险资本管理公司,旗下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25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集富有限公司是 Nomura Group of Companies旗下的分公司。集富是全球领先及最早成立的创业投资基金之一。集富亚洲超过11年劳动经验。9个办事处分布于亚洲各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南韩、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洲。目前管理7个投资基金,总金额超过8亿美元。已投资公司达240家,总投资金额超过6亿美元。其中超过110家公司已成功上市或出售。拥有超过30位资深专业投资经理。自两年前起,100%专注于科技投资项目。

集富创业亚洲科技基金在内地有11个投资项目,集中在5大类别,分别是通讯、网络/计算、半导体、软件及IT服务和一些如消费电子装置、终端产品、新材料、环保技术开发等产业。集富目前的投资范围,锁定在有发展潜力及良好的技术支持的创业型企业;除此之外,业务基础稳固、管理良好的企业也将成为投资对象。按照集富亚洲的惯例,该公司对所投资的项目除提供发展基金外,还会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研究市场、介绍合作伙伴等工作,以有效协助企业赢利。

成长轨迹

2006年,虽然中国企业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的景象没有2005年那么抢眼,但是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产业的主流化趋势却仍然延续了2005年的成长轨迹。

“2005年以来,很多投资人都是第一次进入中国创投市场或者第一次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平台。”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及北亚主管陈镇洪认为,现在去评价他们的表现“还言之过早。”集富亚洲的前身Nomura(野村证券)/JAFCO(集富)亚洲投资有限公司,1990年3月由集富公司和Nomura公司合资兴建;及至1999年,集富公司完全控股集富亚洲。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主流VC之一,集富亚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近年来中国创投市场独立运动的冲击。仅仅2005年上半年,集富中投公司团队就相继失去了两员大将。但是集富很快就缓了过来: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其在中国内地已经投资了13个项目,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由集富领投或者共同领投。”

进进出出

集富最初投资中国并不顺利,在南方一带的一些传统项目上就曾遭遇挫折。2000年,集富集团总部开始考虑在全球实现本土化战略,把其在美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亚洲(详见本刊2005年第35期《集富亚洲的新挑战》)。作为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第一步,2000年11月,集富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时任苏伊士亚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的陈镇洪。陈镇洪在考虑了7个月之后,答应出任集富北亚主管。

集富的这种本土化优势很快就得到了体现。除了“3721闪电战”这样近乎完美的退出案例外,就是在2002年到2004年之间那段市场低迷时期,集富在中国仍然保持了每年投资4-6个项目的速度,其中就包括飞博创等曾经表现非常不错的企业。但是进入2005年,伴随着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的独立化浪潮和国际主流VC的大举进入,领先进来(尤其是有一定业绩)的创投管理团队成员就成了别人争夺的目标。仅仅2005年上半年,代表集富投资飞博创的钟晓林和被陈镇洪称作“技术很好”的新加坡人—李宏玮就相继离开了集富转而分别担任 TDFCapital的合伙人和GGV的执行董事(后升任合伙人)。加上2004年底离开集富转入私人银行业发展的李淑娴,当时集富中投公司团队4名副总裁中就有3人相继选择了离开。

管理团队成员的流动是整个创投行业经常都会面临的挑战,而不是集富一家的问题。”同时兼任香港创业投资协会会长的陈镇洪如是表示,集富很快就找到了朱建寰和黎勇劲来“填补”钟晓林们离开后留下的“空缺”。

南北分治

2002年10月,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集富亚洲在中关村成立了北京办事处。而在钟晓林和李宏玮离开之前的2005年年初,集富就把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划分为南中国区业务和北中国区业务。按照集富亚洲目前的划分,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西安市成都市在内的北中国区投资业务都由其北京办事处负责。集富亚洲中投公司团队4名副总裁中惟一留下来的周政宁出任其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乐文勇则继续担任常驻代表一职。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周政宁持有香港理工大学商业学系的荣誉文学士,并拥有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CFA)资格。周政宁在2001年1月加入集富之前,曾经分别任职于Capital Z Asia和百富勤直接投资公司。

朱建寰和黎勇劲则常驻集富亚洲中国香港办公室。集富亚洲中国香港办公室主要负责深圳、广州市上海市以及长三角等地在内的南中国业务。出生于广州的朱建寰,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获高分子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88年在法国波尔多大学取得有机材料化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BA学位。出任集富亚洲董事一职之前的1997年到2003年,朱建寰曾经在加拿大最大的公共退休基金CDP工作达6年之久,主要是在加拿大和中国香港负责CDP投资方面的业务。2003年底至2005年9月,朱建寰出任香港AlterAsiALimited董事,亦主要负责管理CDP亚洲私幕股权方面的投资项目。

几乎和朱建寰同时加入集富亚洲的黎勇劲此前在投资和营运高科技公司也有着十年多的丰富经验。

“我们把在中国的业务划分成南北两个大区,主要是由于集富亚洲关注的投资阶段而非目标市场的特性决定的。”陈镇洪解释说,由于集富亚洲专注于投资早中期企业,因此需要和创业者及其企业保持密切的接触。“如果我们的资源足够支撑的话,说不定集富会像IDGVC那样在上海、广州市等地也开设办公室。”

像集富在中国采用的这种“南北分治”做法,其实在美国可以找到不少借鉴的案例。只不过在美国,很多VC采用的是“东西分治”的做法,即分别在东海岸的波士顿地区和西海岸的硅谷(甚至美国中部地区)设立办公室。

快速反应

“到目前为止,集富在中国内地一共投资了9家企业,加上两个即将完成的项目,2006年集富在中国内地投资的企业几乎将是往常的2倍。”对集富目前在中国的投资速度,陈镇洪现在似乎变得比较满意。加入集富之初,陈镇洪经常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手中掌握的决策权。当年,陈镇洪和一个马来西亚人、一个日本人三人组成了集富亚洲的投资委员会。“这个投资委员会拥有最后的投资决策权。而当时活跃在中国的绝大多数跨国VC即使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但想要投资一个项目还是必须等待来自美国或者欧洲总部的批准。”但是现在伴随着中国创业投资产业的独立化运动和投资决策权向本土投资团队的转移趋势,集富在投资决策程序上的这种优势正在减弱甚至“某些情形下还会变成相对的弱势”。

在VC们开始普遍获得决策权的情况下,对中国市场环境的深刻理解就变得至关重要。“加入集富之前,我很早就投资过宝姿时装、润讯通信、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后来都成了知名品牌,也给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05年7月,李宏玮钟晓林等人相继离开之后,陈镇洪开始全职负责中投公司业务,“只花很少时间在韩国”。伴随着人员的调整,集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投资线路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重点从之前的飞博创、海辉国际等技术主导型企业转向了玺诚传播、土豆网、佰嘉通等消费主导型企业。

1991年就开始在中国创投市场打拼的陈镇洪相信,自己通过投资经验/教训所积累起来的优势正好契合了中国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但是陈镇洪并不认为集富亚洲所取得的成绩甚至在单一项目上的成就是自己或者某个人的功劳。他强调,“这是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项目投资过程当中,集富也往往喜欢“集体行动”。例如,2006年1月,集富就联合红点投资、和通集团(HOTUNG)、住友商事亚洲资本(SUMITOMO)等多家机构给玺诚传播投资了10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集富在中国的投资伙伴超过了十几家,这其中就包括李宏玮的新东家GGV和钟晓林的新东家华盈投资(TDFCapital)。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集富都喜欢扮演领投(企业某一轮投资过程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或者共同领投角色。

收获季节

人们习惯于用“5年之后回头再看”这句话来评价中国VC新生代的崛起。然而当我们以2006年年底为起点往前推5年的话,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集富刚刚进入中国。眼下,就在中国VC新生代开始辛勤播种的时候,集富在中国已经迎来了收获季节。2004年3月,投资3721不到两年,雅虎日本就以1.2亿美元(上限,实际成交价为9000多万美元)收购3721。集富的实际投资收益约为最初投入的 5倍左右,分两次收账后,集富亚洲成功退出3721。至此,3721既是集富亚洲科技基金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个投资案例,也是集富亚洲在中国内地第一个成功退出的案例。

2004年12月,总部位于深圳市的宇龙通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板上市,宇龙通信由此成为集富亚洲在中国内地投资组合中第一家公开上市(IPO)的公司。2005年,伴随着人员流动,集富亚洲在中国进入了调整期。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整,2006年,集富在中国内地投资的企业退出方面似乎机会不错。2006年10月,集富作为第一轮投资人领导投资的北京博动科技卖给了中国台湾上市公司—Mediatek;同月,集富作为第二轮投资人共同领导投资的光桥科技卖给了西门子股份公司,而光桥科技一度被认为是集富亚洲投资组合中的老大难企业。

2006年11月14日,陈镇洪在电子邮件当中表示,“我很高兴向你更新3项有关我们投资组合公司的流动性事件。”除了上述两项并购案例外,真正让陈镇洪感到兴奋的或许是2006年11月9日,总部位于苏州市的加拿大太阳能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这距离2005年11月,集富作为第一轮共同领导投资者(SeriesACo-lead investor)主导对加拿大太阳能公司的投资,刚好1年。

“我们本来也打算投资尚德电力的,可惜错过了。”陈镇洪和他的集富亚洲转而在太阳能领域寻找其他的投资目标。除了加拿大太阳能外,2006年,集富亚洲还在江西新余市参与投资了一家太阳能企业-LDK。巧合的是,加拿大太阳能和LDK都是位于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企业。事实上除了加拿大太阳能外,2006年,集富亚洲在大中华区的投资组合当中还有两家企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分别是国人通信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国人通信还是深圳市第一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企业。

人民币基金

按照集富亚洲的规划,早、中期项目分别占其全部投资总额的40%,后期项目只占其全部投资总额的20%。按照陈镇洪的说法,作为早期投资者,“快进快出并不是集富亚洲的标准打法”。同时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除了大连海辉、加拿大太阳能、LDK等少数项目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外,集富亚洲在中国内地投资的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分布在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深圳等4个一级城市。但是集富亚洲在中国需要不断地用成功案例去激励自己和增强LP(有限合伙人,即VC自身的投资人)的信心。因为对于任何VC而言,融资都是整个创业资本循环的第一步,集富亚洲也不例外

起初,集富亚洲科技基金I一半的承诺资本都来源于集富集团自身,还有1/4的资本来源于日本相关的金融机构,而像日立制作所这样的产业公司则提供了余下1/4的资本。但是现在伴随着集富在大中华区不断增长的业绩,集富亚洲科技基金的资金来源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征。 “集富亚洲科技基金Ⅲ就吸引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投资者,因此它也变得越来越像美国主流的有限合伙制基金。”但是陈镇洪不愿意对外界流传的集富亚洲将步软银集团亚洲的后尘谋求独立的说法进行正面评论,只是淡淡地表示,“独立还是不独立各有各的好处,关键是看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准备得怎么样。”

不过就在VC新生代们刚刚从欧美投资者那里独立募集完自己的第一支基金,还沉静在大把花钱的快感中的时候,陈镇洪已经数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人民币基金的体内循环”问题。 “创业投资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比如以色列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创投开始都依靠外部资本,但是最终都逐渐变成了以本国或者本地区的资本为主。”陈镇洪接着说,“2005年以来,中国相继出现了一批新的创业投资平台,但是在创投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些平台究竟能够留下怎样的印记,还需假以时日。”

机构事件

TDFVC/集富亚洲/IntelVC/Mitsubishi UFJ /IDGVC共同投资A8(20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5-12-07

集富亚洲投资无限立通  风险投资 2005-12

集富亚洲/IntelVC/三星电子创投/中经合共同投资博动  风险投资 2005-03-02

集富亚洲/IntelVC/Granite/IFC共同投资海辉软件  风险投资 2004-07

英联/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集富亚洲共同投资国人(26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3-12

集富亚洲投资优创  风险投资 2003-09

集富亚洲投资宇龙(4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3-08

集富亚洲/AcerVC/招商局富鑫/远邦共同投资光桥(23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3-02

集富亚洲投资兆日  风险投资 2003

集富亚洲投资科盾  风险投资 2003

AcerVC/集富亚洲/Mobiletron/UOB投资新进(13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2-05

集富亚洲投资3721(500万美元;20%股权)风险投资 2002

IDGVC投资3721(500万美元)风险投资 1999

集富亚洲投资中国联通  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宏碁  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亚信  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华为  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中国网通  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中国电信  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与Apax Partners等共同投资飞博创(1200万美元)风险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讯达赛博  风险投资

管理团队

姓名:乐文勇

性别:男

所在机构: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担任职务:中国常驻代表

简介:Wen Yong joined JAFCO Asia in 2001 and is currently Senior Investment Manager responsible for the investment activities in PRC,with special focus on privately-held technology companies established by the PRC nationals. Present board memberships include cgogo Technology,Hi-soft,Leadtone Wireless and Ambow Education. Wen Yong joined JAFCO Co.,ltd (JAFCO,our parent company in Tokyo,in 1998 and was assigned to JAFCO Asia in 2001. In JAFCO,Wen Yong served in the Investment Planning Department,focusing on the PRC market. He also supported the Cino-Japan Joint Venture Project on behalf of JAFCO portfolio companies. Prior to joining JAFCO,Wen Yong spent one year in the Account Department of Shanghai VW Motor Corporation in China. Wen Yong was born in Shanghai. He speaks fluent Japanese and Mandarin Wen Yong earned a Bachelor of Industrial 管理学 from the Shanghai Jiao Tung College and a Master of Arts in Business and Commerce from the Tokyo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姓名:周政宁

性别:男

所在机构: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担任职务:副总裁/总经理

简介:香港理工大学商业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会计师公会及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2001年通过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CFA)第二级考试。现为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统筹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高科技投资项目;此前曾先后担任香港普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会计师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集团属下屈臣氏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百富勤直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和Capital Z Asia联席副总裁。投资案例:3721、娃哈哈

姓名:陈镇洪

性别:男

所在机构:天泉投资(Spring Capital)

担任职务:创始人/CEO

简介:陈先生现为天泉投资创始人/CEO。自二零零零年起,陈先生为集富北亚洲区主管(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韩国)及三位亚洲投资委员会成员之一。在此之前,陈先生曾任职苏伊士亚洲(97-2000),建力投资管理(95-97)及汇丰直接投资(亚洲)(91-94)。在未加入风险投资之前,陈先生在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亚洲的企业及项目融资部门工作多年,陈先生持有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CFA)资格。陈先生现任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的副主席。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