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峪顶,位于淄博市博山城西南约6公里,窑峪顶山势走向大致东西走向,石灰岩构成,主峰海拔532米。窑峪顶植被树种主要有柏树、刺槐,还有花椒属、枣树、杏树等,野生中药材有北柴胡、远志、丹参、何首乌等。
窑峪顶介绍
窑峪顶,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西南约6公里,山头镇乐疃村西,为乐村、樵岭前村的界山主脉。窑峪顶山势走向大致东西走向,石灰岩构成,主峰海拔532米。
植被
窑峪顶植被树种主要有柏树、刺槐,还有花椒树、枣树、杏树等,野生中药材有柴胡、远志、丹参、何首乌等。
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乐疃、樵岭前一带林木茂密、野兽出没、鲜有人迹。有一樵夫,以打柴为生,每天到樵岭前打柴,之后挑柴到颜神镇沿街叫卖,卖得几文钱养家糊口。因山路崎岖,柴湿担重,苦不堪言。时间久了,樵夫索性在樵岭前北侧一山峪内建一木炭窑,先把木柴烧成木炭,再到颜神镇去卖,这样不仅担子轻了,而且收入高了。时间一长,人们把烧木炭的这条峪称为“窑峪”,峪内有一顶,称为“窑峪顶”,窑峪顶由此而得名。
西峪
在窑峪顶的北侧,有一山谷,当地人称为西峪。
西峪有丰富的铁矿石。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里建有乐疃铁矿。
距铁矿不远,建有乐疃水库,水库土坝的外墙,有一涵洞,深近百米,洞高约1.5米,由于地质构造特异,该洞常年恒温。更奇得是洞内好象有压风机,冬送暖风,夏排凉气。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人离洞口约二三十米,便觉冷风嗖嗖,凉气袭人,暑气顿消,人在洞口不敢久站,恐得感冒;数九寒天,大雪纷飞,该洞口从不结冰,无论再大的雪,洞口一带从无积雪,往洞前一站,暖意融融,似一天然大空调。
天阶
在窑峪顶东北方向不远,有一山形似馒头,名曰“天阶”。这里长眠着清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现已将赵执信墓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赵执信的得意弟子常熟人仲是保,卒葬峨眉山俗称“望师坟”,后来也迁墓于翰林坟一侧。赵执信墓表的撰文是黄叔琳,书丹是沈德潜,“文革”时毁碑,后又补立,乃杨振寰先生书丹。赵执信信奉“堪舆学”,临终前自择墓地于“天阶”,认为此处、“头枕金銮顶,脚踩万盏灯”,是一处绝好的墓地。“天阶”远观像太和殿之宝顶,而站在宝顶上往下看,是山头、窑广一带,由于当时烧制陶瓷全用圆窑,俗称“窝窝头窑”,每当夜幕降临,圆窑喷出火焰似万盏明灯,故有以上所说。
历史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为了大肆掠夺,修建了最早的博莱公路,该路穿乐疃村而过。在乐疃村北的北大顶上日本鬼子修建了一座炮楼,与窑峪顶呈犄角之势。
1944年夏,我军分区和区中队,在夜幕掩护下,兵分三路,拔掉了敌据点,为攻取博山城扫除了一大障碍。现在该处炮楼尚存残墙断壁,规模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