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红椎菌

浦北红椎菌,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浦北红椎菌有野生菌的独特芳香。烹调后的汤呈粉红色,味道鲜甜可口。

2014年12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浦北红椎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浦北红椎菌干品菌盖厚实,菌盖中央略凸起,呈褐红色,伞盖边缘呈放射性栗色菌柄部呈白并带有不均匀的深红色。

产地环境

浦北红椎菌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浦北县地貌以丘陵为主,由于东北部的六万山脉、中部的勾头嶂山脉和西部的泗洲山脉、五黄岭山脉延绵交错,形成北部西江和南部南流江两水系分水岭。分水岭东自六硍乡的关埲与白花交界处起,向西南经江城乡与博白县交界处的腊鸭岭,转向西北至福旺乡与官垌乡交界处的勾头嶂再折向西北至福旺与灵山县交界处的铜罗山。县境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自中部分水岭起分别向南、北倾斜,但北部高于南部,北部由东向西倾斜,南部由西向东倾斜。

浦北县地处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短夏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21.59℃,总积温7862.6℃,年平均降雨量1763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631.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值104.23千卡每平方厘米,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宜生长正红菇

历史渊源

2009年3月,浦北县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2010年,浦北县林改后进行“林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四大类型林下经济活动。

2015年,浦北县成立了浦北县五云山农民专业合作社。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境内有红椎林面积26万亩,其中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附近连片红椎林面积11.38万亩,年可采拾干红椎菌10多万公斤,产值数千万元。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浦北红椎菌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龙门镇北通镇白石水镇大成镇张黄镇泉水镇安石镇小江镇三合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官垌镇六硍镇平睦镇石埇镇共1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种源

菌根性食用菌(Mycorrhizal 最大蘑菇)。

生长环境

产地范围内的红椎林区内,海拔500米以下,土壤pH值4.5至6.5。

菌区林地保护

每年的冬季将菌区的禾本科杂草就地砍倒,原地晒沤。

采收

采摘时间为5月至9月中旬,正红菇菇形完整,饱满、颜色鲜红。

干燥

红椎鲜菌自然晾晒或人工烘干

专用标志使用

浦北红椎菌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浦北红椎菌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