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4℃,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17℃,无霜期长,平均为274天,年均降雨量1200-1450毫米,年日照时数约1703.2小时,适宜种植蔬菜。湘潭矮脚白种植历史悠久,在明末已有文字记载,是由该地白菜经过历代选优汰劣培育出的农家品种,具地方特色。湘潭矮脚白单株净菜重0.6-1.0千克,品相独特,株型直立,植株较矮,叶丛合抱,束腰,叶面外翻。叶柄白色,较短,扁平宽厚;叶近圆形,稍皱,有光泽,浅绿色,心叶黄绿色。根系浅,须根发达。生长快速、早熟,特耐寒、耐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湘潭矮脚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湘潭矮脚白单株净菜重0.6-1.0千克,品相独特,株型直立,植株较矮,叶丛合抱,束腰,叶面外翻。叶柄白色,较短,扁平宽厚;叶近圆形,稍皱,有光泽,浅绿色,心叶黄绿色。根系浅,须根发达。生长快速、早熟,特耐寒、耐抽薹。
肉质甜美、纤维短、粗纤维少、质地细嫩、水分中等、品质优良。食用口感细嫩、翠滑、清甜。可白灼、水煮、清炒。
营养价值
每100克湘潭矮脚白所含营养素如下:膳食纤维≥1.00克/100克,钾≥350毫克/100克,钠≥20毫克/100克,锌≥0.50毫克/100克,钙≥30.0毫克/100克,铁≥1.00毫克/100克,维生素c≥15.0毫克/100克,维生素e≥0.10毫克/100克。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
湘潭市地处湘中盆地北部,地貌以岗平为主,湘潭矮脚白的种植区大多分布在沿江河地带,地势较为平坦。耕地成土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壤,板页岩风化物及河流等冲积物,土地比较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发育比较完全,pH值为6.5-7.5,富含有机质,独特的地理土壤环境特别适宜湘潭矮脚白的生长。
水文情况
湘潭市水系属湘江水系,境内湘江、涟水横贯东西,涓水由南向北,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加之韶山灌渠和水府庙水库等的的水利灌溉系统,为全市的农业耕作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条件。水源上游环境优越,无工矿区,重金属不超标,富足的微量元素、优良水质孕育出湘潭矮脚白清甜、细嫩的独特味道。
气候情况
湘潭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4℃,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17℃,无霜期长,平均为274天,年均降雨量1200-1450毫米,年日照时数约1703.2小时,绝大多数蔬菜均能在此气候条件下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湘潭矮脚白的种植与生产,这是任何其他地区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历史渊源
湘潭矮脚白种植历史悠久,在明末已有文字记载,是由该地白菜经过历代选优汰劣培育出的农家品种,具地方特色。
20世纪60年代,湘潭矮脚白濒临灭迹。改革开放后由湘潭市原种场、湘潭市菜科所等科研机构不断提纯复壮,并在湖南省省内外大面积推广种植。
1987年,湘潭矮脚白作为地方良种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生产情况
2017年,湘潭市矮脚白总生产面积2133公顷,总产量64000吨。
产品荣誉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湘潭矮脚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湘潭矮脚白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湘潭市所辖响水乡、鹤岭镇、姜畲镇、荷塘乡、射埠镇、杨家桥镇、易俗河镇、银田镇、韶山乡共计9个乡镇23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8′54″-113°05′05″,北纬27°20′55″-27°55′34″。
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环境:产地应选择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应具有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条件要求和可持续生产的能力。产地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的规定。
2.轮作制度: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连作。
3.品种选择:湘潭矮脚白。
4.播种与育苗
(1)育苗:旱地育苗是湘潭矮脚白的传统育苗方式。
种子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等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药液浸种后需用清水洗净再进行催芽或播种。
床土育苗: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保肥保水性能好的地块做苗床,一般苗床宽100-120厘米。床土深翻,晒土至白板状态。按1份老黄土或2-3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熟菜园土,1份腐熟猪牛粪,1份谷壳灰或火土灰(2:1:1)作为营养土,均匀混合后堆制,再盖塑料膜,让其发酵达到杀菌及腐熟的作用。先也采用穴盘育苗。采用商品育苗基质,将塑料穴盘(穴盘育苗)使用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将配制好的基质浇水后(水分含量为60%-70%)装入育苗盘中,用压穴板压出播种小穴,每穴播种1-2粒,播种后用基质盖种,放入育苗池中进行漂浮育苗或放入育苗架(床)中进行穴盘育苗。调节棚内温湿度,高温时应通风降温,低温时保温防寒。适时间苗,每孔穴留1株,保持基质湿润。
壮苗标准:湘潭矮脚白的壮苗质量常以根的数量和长度、茎的粗度、健康展开的叶片数、芽的饱满程度及是否有病虫害、机械损伤等作为衡量的标准,具体参数如下:
(2)播种时期:湘潭矮脚白可以用作早、中、晚熟栽培,生产上的播种时间可以从7月份一直到11月上中旬,具体的播种时间可根据定植时间来安排。
5.定植
选定的新鲜土壤一般不用石灰消毒。重土必须在翻耕晒白后,整地时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
(1)整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20-25厘米,精细整地,做到沟直平土细。沟宽30厘米,沟深20-25厘米,畦宽为140厘米。
(2)定植时期:湘潭矮脚白的露地栽培一般于8月至12月定植。
(3)定植密度:一般每亩3500-5000株,每畦栽4行,株行距为30厘米×30厘米。
(4)定植方法:种苗栽植深度以子叶节与地面相平为准。定植后及时浇压水,每株浇水0.3-0.5千克左右,视天气情况,及时复浇。
(5)补蔸:移栽第2天起1-3天内,及时检查大田种苗定植情况,发现有缺蔸苗,及时补栽,确保成活。
6.肥水管理
(1)施肥:肥料的施用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规定。
施肥原则:根据矮脚白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定,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
基肥:基肥的制作和使用:将火土灰、腐熟的人畜粪、鸡鸭粪、菜枯、茶粕等有机肥与复合肥均匀混合,作为大田栽培基肥(各成分的比例是2:2:2:2:1:3),1000-1500公斤/亩,在整地前将基肥撒施均匀。此外还可选用市场上提供的500-10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N:五氧化二磷:K2O=15:15:15)20-25千克作基肥。
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在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分期使用。可以将人畜粪水作为追肥使用。为保证湘潭矮脚白的优质,应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
(2)水移栽后,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成活以后,雨季及时清沟排渍,干旱季节及时浇水,若采用畦间浸灌的方式,则水不能漫过畦面,即灌即排。莲座期控水蹲苗,土壤以“见干见湿”为宜;结球期后,需水量增大,根据土壤情及天气情况,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7-10天应停止灌水。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7.中耕管理:灌溉及雨后要加强中耕管理,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清除田间杂草,集中处理病枝残叶,清理疏通沟渠,排灌通畅,保持田园清洁。
8.病虫害防治:秉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湘潭矮脚白的目的。
病害主要为根肿病、软腐病、霜霉病、核盘菌、病毒病等。虫害主要为菜粉蝶、蚜虫、斜纹夜蛾、根结线虫等。
农业防治:采用种子消毒处理,选择健康苗移栽。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深耕晒垡。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对于根肿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每亩撒石灰75-100公斤防治。
物理防治:通过人工捕杀、诱杀(黄板、蓝板、杀虫灯、糖醋液等)、防虫网隔离等防治害虫。
药剂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9.采收:根据市场情况和湘潭矮脚白的生长情况选择采收的最佳时机。
(1)感官要求:湘潭矮脚白成品菜新鲜洁净,无尘埃泥物;无萎蔫、腐烂、异味、病虫害等;叶丛抱紧,叶柄短厚,白色;各叶片的外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商品外观好。
(2)采收方法:用刀切基部的方法,除去底部的黄叶、老叶及其着生的茎段,保留整株的可食用部分。采收宜在清晨露水已干或傍晚转凉后进行,避免因阳光暴晒而使成品菜萎蔫。
(3)罢园:罢园后,应将田园中残株拔出,残枝败叶一并捡出田园集中沤制或烧毁处理。准备栽种换季作物,可套种西瓜,豆薯、水稻或其它夏季瓜、果类蔬菜等作物。
(4)田间生产废弃物处理:对农药包装瓶(袋)、化肥包装袋、农用薄膜、秧盘等田间生产废弃物应集中收存,其中有毒有害的农药包装瓶(袋)应在最后一次使用时将残留药液清洗至施药装置内后再集中收存。集中收存的废弃物交由相关机构回收或处理。
10.田间档案:湘潭矮脚白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农事操作,应逐项如实记载,及时检查实际效果、记载方法,便于全市统一管理。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湘潭矮脚白生产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 标志使用规定
在湘潭矮脚白地域保护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湘潭矮脚白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湘潭市蔬菜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