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压力》是夏立君创作的历史人物系列散文(散文集)。《时间的压力》追溯屈原、李白、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的文化人格,试图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人文精神的薪火传承。在作者看来,那些带有中国文化坐标意义的古人,其内心却无不充斥着压抑之感。如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创造了自然、自由与澄怀的美学观,但也是其本性压抑之下的释放而已。
内容简介
作者以寻绎之功力,清理之胆识,通过抵达呼应一个个心灵秘境,展开一场场跨越千载的时空对话,旨在于现代人文视野下,以学术质地的文学表达完成对古人及传统的深度解读。屈原的缠绵悱恻,曹操的诡谲苍茫,李白的青春飞扬,司马迁的义气决绝等等。形神毕肖的一个个古人,时间压力下的存在困境与人性挣扎,在作者笔下一一呈现。
作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古人共同抵达历史深处,却又能清醒地站在历史的魅影之外。文字干净利索,剥皮见骨,时有水落石出之效,读来简捷畅快,而又时时让人警醒,颇费思量。书中解读了屈原、陶渊明、曹操、李白、司马迁、李陵、李斯、商鞅、夏完淳等9位中国古代人物及其作品的美学意义,对他们的人性、精神、品格之美,其作品的情感、意象和艺术之美,都有深度的描述。
创作背景
《时间的压力》是夏立君以前半生研读为基础,集中六七年时间,解读古人系列历史散文的结集而做,2017年12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书稿主体文章先由《钟山》在2016年第3期、2017年第5期以头条加按语方式隆重推出。
作者简介
夏立君,1960年代生于山东沂南,现居日照市。1980年代始发作品。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年,后供职媒体。作品大量入列散文或随笔排行榜,并入选大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读本、新中国散文典藏和各种年度选及选本。发表小说《天堂里的牛栏》《草民康熙》等,出版文集《心中的风景》《时间之箭》等。
作品鉴赏
作者追问笔下人物的真实人性,体现出对东方美学的考察与反思。对于屈原,在伟岸文化形象之外,作者还发现了另一深隐的人格基点—— “婢妾心态”,而这一心态自屈原开始,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难以除祛的通病。再如李白,透过对李白人生与作品的研读,作者发现李白这个中国文学体系中的巨人,又有着“三重孤儿”的身份:政治孤儿、美学孤儿和伦理孤儿。在政治上,他只是唐朝的一个标示其宽容的符号;在美学上,其诗风与诗格,由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以及本性自由的内质所构成的内在骨架,从而使得当时无人可及,也无人想及;在人伦道德上,因其把自己发配给了诗歌,所以在具体的生活中背父遗妻弃子,颇类似于欧洲的让-雅克·卢梭。此外,作者发现,在李白表面上洋溢着青春气息、遵从自由本性的诗作品格中,内里依然有着难以洗除的“婢妾心态”。李白终其一生,在其旷达豪放的背后,始终有着“以求亲媚主上”而不得的苦闷与压抑,而且其内里越是如此,其外在便越是表现为豪放不羁。
在作者看来,那些带有中国文化坐标意义的古人,其内心却无不充斥着压抑之感,屈原如此,李白如此,司马迁如此,就是陶渊明、李斯、商鞅,也是如此。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创造了自然、自由与澄怀的美学观,但也是其本性压抑之下的释放而已。对比西方的同类文学作品,同样也是崇尚自然、自由与澄怀的自然主义流派,但他们所传达出来的是愉悦的澄怀之情,而陶潜的文本,其质地则是悲情的、无奈的。而李斯与商鞅,在他们所构造出来的制度机器面前,他们也未有过无惧无忧的生活与精神。这些有着天赋异禀的不世出人物,怀有巨大的天赋力量,可依旧会呈现出“低头弯腰”的精神样貌。作者认为,皇权的力道大大地超过了人性的力量,并就此揭示出了中国文人与权力的关系。其一,强大的皇权制度,本身就是自由本性的天敌;其二,在皇权垄断一切生存资源,甚至生存本身也是其垄断物的情况下,以书写人的情感为主旨的文学,只能变质为依附之物,文人心态的变形与扭曲,甚至腐败也就成为必然。
获奖记录
2017年10月22日,《时间的压力》获第二届林语堂散文奖一等奖。
2017年12月24日,《时间的压力》获第二届《钟山》文学奖。
2018年8月11日,《时间的压力》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2020年12月29日,获得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荣誉奖。
参考资料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见证中国文学迈向高峰的坚实脚步.海外网.2018-08-12
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颁出,一半给了“后浪”_文化课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The Paper.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