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露塔

承露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峦城镇附近郁江岸边的一个山丘上。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573-1620年)由知县童时明创建,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再重修。2015年,承露塔文化广场项目开工建设。

文化活动

塔身呈八角锥形,塔基底宽24人合抱,墙壁厚度24隅青砖,塔高7层共39米。塔基的夹墙内有螺旋式石阶梯可步行直上。塔顶的葫芦形塔尖1974年被雷击,崩塌了一小边,但整个塔身完好无损,古风犹存。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一级保护文物单位,2017年12月8日入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唐武德四年,置永定县开始,峦城镇古称永淳,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承露塔依山傍水而建,是南宁市的三宝塔之一:北翼有武鸣区文江塔,市区有龙象塔,东翼有峦城的承露塔,三塔鼎立,气势非凡。

承露塔名字起得极其巧妙,在全国现存上万座古塔中绝无仅有的,体现古塔博大精深的建筑风水伦理和建筑艺术。塔与金龟山简直就是上天所赐礼物,“承露”与“金龟(金)”自古就有历史典故和传说,北海公园至今还有铜仙承露台,毕因刘彻铜仙承露的历史典故,唐著名诗人李贺借这典故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中,写下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古名句。金螯就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女娲补天时曾经“断足以立四极”。

这里则是宝塔压金龟以保平安,承天外之灵气以造福于百民之意。塔的正门赋有一对联:“天外瑶台承玉露,云间琼树起金鳌”,横批:“天南福地”,乃重修承露塔时县令童时明所作,此对联也属非凡之作,瑶台,承露,琼树,金螯,无一不是典故传说,作者创作此对联正是取诗境于杜甫著名三绝唱之一,秋兴八首之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建筑特色

至清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承露塔已相当颓败,因而永淳人“舍其旧而谋其新”,开始商议重建承露塔之事。不料,正当各方积极筹款备料准备动工时,重建之事却“垂成而毁”,半途而废。其原因,在于当时“世变横生”。这里所谓的“世变”,有关人士认为指的就是当时发生在永淳一带的抗租斗争,这场斗争最终引发了震惊全国的“李文彩起义”。

李文彩兵败后,永淳县县令等一干官员才安下心来,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与相关人士“谋重建”承露塔。这次重建,又仿照当年童时明之举,重新相了一回风水。结果认为郁江边的龟山是风水宝地,而童时明所建之塔,虽靠近金龟,却只是压住了龟嘴,未能将龟山彻底镇住。而且塔身只有五层,重量不够,以致“大栗鳃角金龟动,乱哄哄”,酿成“李文彩之乱”。这次重建,一定要移动佛塔位置、加大塔身重量,稳稳地镇住龟身。于是,决定“相地形之利”,将塔址后移,立塔于龟山上,寓意“镇金龟保安宁”。是年冬十二月动工,翌年秋九月落成。据记载,此次重建承露塔,共用去青砖34.9万块,耗资“通计金钱五千贯”。到光绪二年(1876年),承露塔又进行了第三次维修。

重修玄机

重修的承露塔选址有玄机,重修时县令只知道要“镇龟山保安宁”,承天外之灵气以泽百民,却不知当时的甘棠那宁人寓意,甘棠、露圩一带时归永淳县辖下,甘棠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甘棠有分支细流),是这一带的经脉,滋润养育了包括六景中、东在内的大部;甘棠河经扬江、江口汇入郁江,把承露塔、甘棠河与郁江交汇处(也就是河口)两点连成一线,不偏不斜,此直线正好向北跟甘棠那宁村相交,三点一线,且宝塔面朝着那宁,塔修成之后,《重修承露塔碑序》也是甘棠那宁人清同治甲戌进士杨怀震所撰。

文化广场

2015年,承露塔文化广场项目开工建设,保留原本的历史文物和建筑,充分开发和挖掘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集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承露塔历史文化景点,增加城镇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场所,提升峦城镇的地方文化品位,从而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参考资料

广西十大名塔,横县峦城承露塔.横县都市网.2018-04-2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11-11

郁江边上矗立百年承露塔:承载一段沉重历史.广西新闻网.2015-1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