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姜子

四川木姜子樟科木姜子属下的一个变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其树皮为褐色,顶芽圆锥形,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密被黄色绒毛。伞形花序单生去年枝顶,花被裂片黄色,近圆形,花丝无毛,果球形,成熟时黑色。四川木姜子分布于中国四川,生长在山谷溪旁疏林中。花期为3-4月,果期为7-8月。四川木姜子的概述图参考来源于中国自然标本馆。

形态特征

宝兴木姜子: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褐色。幼枝黄褐色,密被黄褐色绒毛。顶芽圆锥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卵形。菱状卵形或长圆形有时也有倒卵形,长4-9厘米,宽1.5-3.8厘米,两端渐尖,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密被灰黄色绒毛,羽状脉,侧脉每边5-7条,直展至近叶缘处略弯曲,叶脉在叶上面微突,下面突起,叶下面连结侧脉的小脉明显突起,叶柄长3-13毫米,密被黄色绒毛。伞形花序单生去年枝顶,先叶开放;花序总梗长2-3毫米,被绒毛;每一花序有花8-10朵,花梗长5-8毫米,密被黄色绒毛;花被裂片6,黄色,近圆形,外面中肋有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第3轮基部腺体黄色,有柄;退化雌蕊细小,无毛。果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黑色;果梗长5-10毫米,有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7-8月。

四川木姜子(变种)与宝兴木姜子不同在于叶片为椭圆形或倒卵形,间或有近圆形的小叶,通常较大,长4-15厘米,宽2-7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团钝或突尖,基部楔形,果序总梗长3-10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在山谷溪旁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四川。

主要价值

【药名】四川木姜子

【功效】杀虫脒、续筋骨、祛寒止痛。

【主治】治白寸虫病、筋骨损伤、绞肠痧症。

【性味归经】苦,温。入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与清香木香子成分大致相同。

民间用其果实代替“荜澄茄”作药用。

参考资料

木姜子_中药材_中医世家.中医世家.2021-12-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