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墓

蒋士墓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文家桥西董家坞村,于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铅山县永平镇西关石盘渡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十月二十四日,蒋士铨病逝于南昌市。三年后归葬于铅山七都董家坞。

简介

蒋士铨墓位于铅山永平镇陈家寨文家桥西董家坞,座东偏南梁西北,面临湖山、田。墓的形制独特:居中是一块直径 1.3米的圆形墓约 3米的青石平台之上。墓碑嵌于后方石之中, 1米高青石矮拦环抱其外,前端抱鼓石 1对,其下石阶数级。墓体占地面积约十六平方米。石龛、栏杆、望板的建筑工艺精到,龛是歇山顶,额日:“气节文章”,楹联:“庐埠叩苏公八壬偈子一转语,山阴同陆翁九千吟中万首诗”。内嵌的墓碑正文,右:“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八日立”,中:“皇清敕授承德市郎倒晋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即用御史显考蒋公心余府君之墓”,左:“奉祀考男知廉知节知让知白知重知简知约卒考”。该墓于 1959年即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维修

1982 年,文革后第一次维修,保持了原貌墓右侧加立了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为方便登临墓,加砌了石质台阶(踏步)五十级。墓周山峰连绵,山脚溪水环流,山垅稻田百亩,周边郁郁葱葱。 1984年,国家大型重点建设项目永平铜矿在此区域征用了大片山地,建造污水处理系统。蒋墓所在的山包正处在 10号大坝以内的 10号水池的东南畔。故从西北畔架半月形拱桥横跨其间,桥长 50米,高 40米,宽 15米。桥头添建停车坪。

墓主

蒋士铨( 1725-1785),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傅增湘,晚年号定甫。铅山县永平镇西关石盘渡人。清朝

中叶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奇才。是乾嘉诗坛的领袖之一,而且以戏曲成就高步当时。蒋士铨幼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蒋母钟令嘉,甚称封建社会的“母范”。她注重培养后代“能习于勤”,而且“教子有方”。后来,随父亲宦于燕赵秦魏齐梁吴楚间,经风雨,见世面,饱览群书,为他一生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蒋士铨十年求仕,八年居官。求仕与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十年中,他曾三次庆考,只得了内阁中书。直至乾隆二十二年( 1757),他 32岁才考中进士。随后供职翰林院。乾隆二十九年他辞官南归。求仕与居官,他没有能够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却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篇。辞归后,寄寓南京市,不久,先后主讲会稽山书院和扬州安定书院。他的创作由此进入黄金时期。体裁丰富,数量很大,艺术上更臻成熟。《藏图九种曲》就是蒋士铨戏曲成就的代表作品。他 51岁那年,母亲卒于安定书院。葬母于铅山井塘。乾隆五十年( 1785)十月二十四日,蒋士铨病逝于南昌傅增湘,终年 61岁。三年后,归葬于铅山七都董家坞。

蒋士铨一生,存诗二千六百余首,词二百七十余阕,还有文集十二卷,杂剧、传奇十六种。他的著作多次翻刻,流传海内外。至今,铅山县民间仍流传着许多有关蒋士铨的遗闻逸事。

参考资料

蒋士铨墓.上饶之窗.2013-0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