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战是高句丽和天宝军队之间的一场战役,也是高句丽-唐战争中第一次战役的高潮。这场对峙从645年6月20日持续到9月18日,发生在辽东半岛的安市堡(约在今辽宁省鞍山市海城营城子村)。唐军主力南下,进至安市城下,纵兵攻城。高句丽北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高句丽、靺鞨兵前来救援,但唐军大破高句丽、靺鞨兵,斩首两万多级。高延寿、高惠真率剩余的三万六千八百人投降于唐朝。唐军缴获大量战利品,并成功将安市堡与高句丽其他领土隔离。然而,唐军未能攻下安市城,面对早寒、粮草耗尽等困境,李世民下令班师。645年,唐太宗建立了民众寺,以纪念在高句丽战役中牺牲的士兵。高句丽和唐之间的紧张局势持续下去,直到668年高句丽最终被新罗-唐联军击败。2018年的韩国电影《安市城》就是以这场围攻为基础进行的拍摄。
背景
644年,唐太宗决定入侵高句丽,以燕蛙素文等人的暗杀企图为借口正当化入侵。次年,唐军在李勣的率领下突然转向入侵高句丽,攻占了新和建安等城堡,随后攻陷葛牟。张良率领的海军部队登陆辽东半岛,攻占比萨。李世民亲自率军加入,攻占遥东堡和白岩。唐军决定进攻安市堡,这是一个拥有约10万人口的城堡城市。高句丽大将军燕蛙素文派遣约15万部队与高延守、高惠珍前去解救安市。
过程
解救安市的战斗
公元645年6月二十二日,唐太宗设计将高句丽援军诱至安市城东南8里处,依山为阵,长40里。李率1.5万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精兵1.1万做为奇兵从山北穿越峡谷冲击高句丽军阵后,太宗亲率4000步骑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高延寿见李勣布阵,便集合部队迎战。长孙无忌的奇兵突进到高句丽大军后方,李世民命擂鼓举旗,唐军各路兵马鼓噪并进。高句丽军阵形被冲乱,高延寿率余众依山固守,唐军四面围攻,长孙无忌撤掉所有桥梁,断其归路。至少2万高句丽士兵丧生,包括将领高延守和高惠珍在内的3.68万高句丽士兵投降。
攻击安市堡
唐军使用投石机和撞城锤等攻城武器攻击安市堡,但高句丽每次都成功击退进攻并修复城墙。李世勣请求允许在攻占城堡后屠杀所有男女,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安市百姓得知此事后,更加顽强地保卫了城堡。唐军急于进展,于是每天攻击城堡西侧六七次。李道宗命令部众在城东南筑土山,逐渐逼近城墙。城中守军不断增高城墙抵挡,立木栅随时堵塞被毁之处。唐军筑山昼夜不息,经数旬,山顶高出城墙几丈,道宗以兵驻守。山顶下压崩城墙,驻守山顶的果毅都尉傅伏爱擅离职守,高丽守军趁机组织数百名敢死队,冲出被压倒的城墙缺口,夺占土山。李道宗动用最精锐的部队,连续三昼夜不停地土山发动最强大的攻势,安市城主亲自前往指挥对唐军的防御。
结果
唐军未攻下安市城,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军队的粮草将要耗尽,李世民下令班师。太宗的撤退困难重重,许多士兵丧生。太宗亲自照料受伤的突厥将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他们在对抗高句丽的战役中受伤。645年,唐太宗建立了民众寺,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以纪念在高句丽战役中牺牲的士兵。唐太宗在648年准备了另一次入侵,但因在高句丽战役中感染疾病而去世。
战争影响
安市城之战后,高句丽军队损失惨重,超过20,000人丧生,36,800名士兵被俘。尽管如此,高句丽军队在安市城的守卫中表现出色,成功抵御了唐军的攻击。唐军在撤退时遭遇困难,许多士兵在撤退过程中丧生。李世民在战役中受伤的突厥将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进行了照料。尽管唐太宗在648年准备了另一次入侵,但因在高句丽战役中感染疾病而去世。高句丽和唐之间的紧张局势持续下去,直到668年高句丽最终被新罗-唐联军击败。
文化影响
2018年的韩国电影《安市城》是基于这场围攻事件拍摄的,展现了这场战役的激烈和重要性。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汉程网.2024-09-24
安市城之战.美篇.2024-09-24
安市城大捷(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三).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