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吉利

“10.11”命案死者林松岭的死因将在哈尔滨市揭盅。 10月11日,林吉利的独子林松岭在与警察的斗殴中死亡。 0月11日晚,林松岭死在糖果酒吧门外的不远处。

正文

被警方称为“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10.11”命案引起全国关注,一波三折、扑朔迷离。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今年50岁,11日当天约22时40分林吉利已经关了手机睡觉,杨森的母亲到他家里找他,把他带到派出所。23时许,林吉利在现场看到了儿子,“光着上身,侧卧,蜷曲着。”林吉利是为儿子的死因打官司而在引起网络共鸣。

背景介绍

●一起“普通刑事案”如何因网络舆情而一波三折

●“林托”与“警托”,网络江湖争夺民意

●尸检报告今日出炉,据称林松岭身体健康,无吸毒史,确定是被“打死”

话语

“鉴定的专家对我说,‘你儿子身体很好,很健康,没有病,也没有吸毒史’,肯定是被打死的”。 —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转述尸检专家的话。

与记者对话

林吉利:不像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似的,跑到地铁那个护栏那个地方就死了,因为那个画面上有在踢,不断的在踢,一开始三个,后来又上俩,又走过去俩,不断的在踢。

解说:在新闻发布会上,死者家属除了要求警方公布完整的监控录像外,他们还认为,专案组此前召开的两次发布会明显偏袒警方,一些措词非常不严肃。

林吉利:他没有站在公平公正透明的角度。

记者:为什么?

林吉利:因为他讲的不是真话。

“10.11”命案死者林松岭,“林吉利”发布在网络的首批图片,尸检前,林家与尸检专家召开闭门会议,门外由“林吉利”做DV全记录。

关联案件纪实

“10.11”命案死者林松岭的死因将在哈尔滨市揭盅。

林吉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中。“我把儿子的东西都带回来了,”林对南都记者说,肝脏、脾脏等尸检需要的器官切片都从上海市带回了哈尔滨。此前,这些器官切片于10月26日送到位于上海市的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做死因鉴定。

“鉴定的专家对我说,‘你儿子身体很好,很健康,没有病,也没有吸毒史’”,林吉利转述了尸检专家的话,“肯定是被打死的”。据林吉利称,他在从上海返回哈尔滨前,其子林松岭的死因鉴定已进行完毕。“鉴定各项结果密封了谁都不给看,要到11月5日9位专家都签字形成统一意见后才正式发布”。

10月11日,林吉利的独子林松岭在与警察的斗殴中死亡。

此后,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将此事推向公众视野的,主要是被喻为“新媒体”的网络。由于网络舆论的加入,使得被警方称为“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10.11”命案引起全国关注,一波三折、扑朔迷离。

10月25日,林松岭尸检。在尸检中,因为网络舆论,鉴定专家还得对死者专门进行“毒品检验”。在等待尸检结论的日子,关于“10.11”命案的争论并没有静默。在网络上,有被称为“林托”的死者林松岭生前亲友,也有包括以家属口吻出现、同情并支持警察的“警托”。

林松岭死因即将揭晓,“10.11”命案不久也将进入司法程序———“林托”与“警托”,或将迎接下一场“暗战”的来临。

死者亲属引爆网络舆论

“六警察打死无辜大学生”

0月11日晚,林松岭死在糖果酒吧门外的不远处。在死前,其曾与在此消遣的警察发生打斗。与大多数突发事件一样,网络成为这起命案的最先传播者。

10月12日,《哈尔滨铁路局警察杀人》、《昨晚哈尔滨6警察将哈体育学院学生当街殴打致死》及《08又一孙志刚,哈尔滨警察群殴打死大学生》等帖子迅速出现在国内外各大网络论坛。

文字与图片相辅,描述的是6名警察打死1名刚毕业大学生的故事。记者找到了最初发布在网络上的十余张照片。图片除了呈现死者林松岭弓着身子死于施工地铁护栏的状况外,还包括路边堆放的花圈、焚烧的冥纸,拥挤的围观群众及试图阻止拍照的警察等等。

案发后,林松岭的很多亲属、朋友都聚集林家。彼时,林的父母因过于悲伤未能作出建设性的决定,在场亲友经过初步协商:扩大事件的影响,以便向警方施压,希望得到一个公道的结果。

事发当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安局办案人员要将死者尸体运到解剖室进行解剖被家属拒绝、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亲临现场,以及第二天死者家属摆花圈导致道路拥堵等细节,开始被网民认为是其家庭“有背景”的表现。

对于“10.11”命案一波三折的网络舆情,署名张贵峰的评论人士撰文称,这其实是某种真实世相世态的必然反映:“像‘警察’、‘衙门’、‘开发商’、‘豪华轿车’等身份标签符号,见证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断裂,既得利益的固化,以及公众对这种分化、固化的严重不满和对立情绪。”

10月25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再次强调了警方的态度,“我们一定会依法、公开、公正地处理。”

参考资料

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b239303/d80021843.HTML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