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黑犀

西部黑犀(学名: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又名西部黑犀牛或西非黑犀牛,是黑犀最稀有的亚种。它们曾一度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但因被大量猎杀而致数量急速下降,并于2006年被认为已经灭绝。2011年11月1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生活在非洲中西部草原的西部黑犀牛正式灭绝。犀牛的生存状况再次备受关注。IUCN同时表示,犀牛的另外两个亚种或将面临同样的命运。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可能已经灭绝了,而越南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经灭绝。

形态特征

西部黑犀的体长为3-3.8米,体高1.4-1.7米,体重795-1364公斤。它们有两只角,前角长0.5-1.3米,第二支角长2.5-60厘米。西部黑犀是草食性动物,主要栖息在大草原。尽管被称为黑犀,但它们的皮肤并非黑色。

物种保护

西部黑犀于20世纪初被大量猎杀,导致数量急剧下降。1930年代,由于保护措施的实施,其数量有所回升。然而,随着保护力度的减弱,它们的数量再次大幅度下降。到1980年,它们的数量仅剩几百头,2000年估计只剩下10头。2006年初,经过详细勘察喀麦隆北部而没有发现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初步将它们列为极危(可能灭绝)。非洲的猎杀行为和不严格的惩罚制度是导致它们消失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