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篱木

刺篱木,学名Flacourtia indica,别名:刺子、细祥竻果,拉丁文名:Flacourtia indica(Burm.f.)Merr.大风子科刺篱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黄色,稍裂;树干和大枝条有长刺,老枝通常无刺;幼枝有腋生单刺,在顶端的刺逐渐变小,有毛或近无毛。叶近革质,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稀倒心形,先端圆形或截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散生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梨果球形或椭圆形,有宿存花柱。生于海拔300-1400米的近海沙地灌丛中。

形态特征

植株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4(-15)米。

长2-4(-8)厘米,宽1.5-2.5(-5)厘米,先端圆形或截形,有时凹,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散生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突起,侧脉5-7对,纤细,网脉明显;叶柄短,长(1.1)3-5毫米,被短柔毛。

花小,总状花序短,顶生或腋生,被绒毛;萼片(4-)5-6(-7),卵形,长1.5毫米,先端钝,外面无毛,内面有柔毛,边缘有睫毛;花瓣缺,雄花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2-2.5毫米,着生在肉质的花盘上;花盘全缘或浅裂;雌花:花盘全缘或近全缘;子房球形,侧膜胎座5-6个,每个胎座上有叠生的胚珠2颗,花柱长约1毫米,5-6个,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细长,2裂。

浆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8-1.2厘米,有纵裂5-6条,有宿存花柱:种子5-6粒。

花果期

花期春节。果期夏秋。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400米的近海沙地灌丛中。

分布范围

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非洲等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果实味甜肉质,可以生食、制作蜜饯及酿造果酒。

使用价值

木材坚实,供家俱、器具等用,又可作绿篱和沿海地区防护林的优良树种。

木材构造

散孔材。管孔肉眼可见,略多,大小中等;主为径列复管孔(2~5个,多2~3个),少数单管孔;侵填体丰富。轴向薄壁组织基本不见。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密而窄。

心过材区别不明显。木材灰红褐色,断面心部常见规则的红色印迹。生长轮不明显。树皮厚1.5cm,质较软,易大块状剥离。外皮灰褐色,较平滑。内皮浅红褐色;韧皮纤维较发达;石细胞丰富,大时颗料状,层状分布。木材具光泽;生材具酸臭气味。纹理略隔行扫描;结构甚细,均匀;材质中至重硬。气干密度0.75~0.85g/cm3。适用于车旋、雕刻、工艺品、工农具柄、家具、地板等。

识别要点

原木断面心部常有不规则的红色印迹。管孔主为径复管孔(2~5个,多2~3个)。轴向薄壁组织基本不见。生材具有酸臭味。

药用价值

果实:用于消化不良

参考资料

刺篱木.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3-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