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古代诗歌集

《阳古代诗歌集》是由王学范先生、赵学国先生主编的文学诗歌集,该诗歌集收录了从西周清代80余位诗人歌咏郧阳的诗歌370余首。诗集共设“汉江听涛”、“古麇风情”、“丽景诗萃”、“郧署题留”、“宦海情怀”、“天涯知音”、“史海英”、“物华新咏”共八个栏目。该诗歌集提高了郧阳区人民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推进了郧阳的经济社会发展。该书集于2013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简介

《郧阳古代诗歌集》设置八个栏目:“汉江听涛”收录歌咏汉江的诗歌,“古麇风情”收录歌咏郧阳山川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诗歌,“丽景诗萃”收录歌咏郧阳八景、郧县十景、龙川八景的诗歌,“郧署题留”收录题写郧阳政事的诗歌,“宦海情怀”收录历代官员为官情感的诗歌,“天涯知音”收录诗人相互酬唱赠答的诗歌,“史海撷英”收录歌咏历史人物事件的诗歌,“物华新咏”收录歌咏风花雪月的诗歌。

编者对诗歌作者、诗歌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景点、地名进行了考证,并做了详尽精准的校注,便于当今读者阅读。该诗集是目前收录作品最多、最全、时间跨度最大、反映古代郧阳区社会生活最全面的郧阳古代诗歌总集,它添补了郧阳历史文献挖掘整理的空白,对于展现悠久而辉煌的郧阳文化,打造郧阳文化品牌,提升郧阳文化软实力,丰富郧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郧阳人民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郧阳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郧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序言导读

郧阳是一块诗的热土。在《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里就有了郧阳古代诗歌的篇章。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的《汉广》就是一首歌咏郧阳区境内汉江边樵夫与游女爱情的诗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其楚。之子于归,言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共三章,诗人用比兴的手法,以汉江宽广难以渡过,长江绵长难以跨越比拟游女不可追求,反映了樵夫对游女从爱慕追求到希望破灭的情感经历,谱写了一首哀婉伤感的失恋之歌。诗歌采取反复叠唱的形式,读来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汉广》不仅是一首的优秀爱情诗,而且开启了我国山水文学的先河,清代文学家王士祯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是《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这从另一个视角确立了《汉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几乎在《诗经》诞生的同时,在郧阳区境内就产生了著名的《孺子歌》(又称《沧浪歌》、《渔父歌》)。《孟子·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这首产生于郧阳、广泛流传于楚地的民俗音乐,是以“沧浪之水”为歌咏对象的。专家考证“沧浪之水”就是流经郧阳的汉江。《孺子歌》经孟子引述以后,就使得“沧浪之水”由原来的自然之水上升成“人文之水”,赋予它以崭新而深刻的内涵,使之产生了质的飞跃,对中国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沧浪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首《孺子歌》虽然十分简短,但却音韵和谐,意蕴隽永,含意精深,其形式和语言风格与楚辞中的《离骚》十分接近,可以说是楚辞的开山之作,对楚辞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不可多得的诗歌名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明确指出:“《沧浪》、《凤兮》二歌,已开楚辞体格。”它表明,早在三千多年以前,郧阳区诗歌的创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它奠定了古代郧阳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

该诗集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收录作品齐全。作者四处奔波,寻找资料,翻遍了《郧台志》、各种版本的《郧阳府志》、《郧县志》等地方志文献,还广泛涉猎个人诗文集,从中搜寻吟颂郧阳的诗歌作品。经过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汇编成的这本《郧阳古代诗歌集》收录从春秋清代80多位诗人370余首歌咏郧阳的诗歌。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时间跨度最长,涉及作者范围最广,搜集诗歌作品最多,反映社会生活最全面的一本诗歌集。

二是编排科学新颖。编著者匠心独运,把所搜集到的370余首诗歌按作品内容分为“汉水听涛”、 “古麇风情” 、“丽景诗萃” 、“郧署题留” 、“宦海情怀” 、“天涯知音”、 “史海撷英” 、“物华新咏”八个栏目,每个栏目中收录相关内容的诗歌作品。这样设计编排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栏目的名称富有诗情画意,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是校注详尽精准。参与编选校注的同志很多都是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文史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而且具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在编选校注过程中广泛阅读历史文献,查找相关资料,一字一句推敲斟酌,做到了作品有来源,校勘有依据,注释准确而精炼。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还指出了不少诗歌作品在传抄刻印中出现的错误,避免了以讹传讹。他们这种科学严谨,不人云亦云的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郧阳古代诗歌集》的出版发行,是郧阳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丰硕成果,它填补了郧阳历史文献挖掘整理的空白,一方面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富有郧阳地方特色的精美诗歌作品;另一方面也搜集、整理、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光辉灿烂的郧阳区文化,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发展繁荣郧阳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文献资料。

汉水听涛

周·佚名 1

孺子歌

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注释】

此诗选自《孟子·离娄》。《孟子·离娄》记载:当年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路经沧浪州时,“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沧浪(láng):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书·禹贡》:“嶓冢山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濯:洗。缨:结冠的带子,系于冠的两侧,着冠后挽结于颔下。

周·佚名 2

汉 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此诗选自《诗经》。

休:休息。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汉:指汉江。游女:在汉水岸边出游的女子。《诗集传》:“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

江:指长江。永:水流很长。

方:从旁边绕过去。一说为木筏、竹筏。

翘翘:高大貌。错薪:杂乱的柴草。

言:句首语助词,无实义。刈(yì):割。楚:落叶灌木,又名荆。

之子:犹言“那人”,指彼女。于:往。归:女子出嫁。

秣:喂牲口。

蒌(lóu):蒌蒿菊科植物

作者简介

王学范 男,汉族,1954年6月出生,十堰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研究员职称。原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湖北省郧阳师范专科学校特聘教授,湖北省十堰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市历史文化抢救整理委员会委员,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发表诗词作品1000余首,著有《静远斋诗钞》、主编《古代家训精选》、《王世贞抚郧诗文集》、《十堰古代诗歌集》先后从事人才、党建、教育、地方文史研究,在《领导科学》、《教育与经济》、《领导工作与研究》、《北京成人教育》、《湖北教育》、《成才》、《继续教育》、《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基本信息

主 编:

出 版:

总 编 审:

装帧设计:卜晶晶

印 刷:十堰日报社印刷厂

开 本:787×1092mm1/16

字 数:

印 张:20.00

版 次:2013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

出版社简介

中国文化出版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经济管理类图书和书画、摄影作品集以及各类学术专著。该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于小行星2197的中华文化书局,1938年迁入香港特别行政区,1955年更名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为中国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版了上万种图书,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文化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机构。业务包括图书编辑出版、书刊代理发行、文化学术交流等。附属机构包括作家委员会、《水墨味》杂志社、《艺术典藏》编辑部、《中华翰墨》编辑部等。总社地址:中国·香港九龙弥敦道208-212号四海大厦。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