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比斯利(Napoleon Beazley,1976年8月5日-2002年5月28日)是美国德州的一个少年死刑犯。 以谋杀罪罪名于2002年5月28日处以注射死刑。
人物生平
1994年4月19日,比斯利和两名共犯潜入路堤家的车库,意图盗窃一辆奔驰汽车。在行窃过程中,比斯利向发现他们的路堤夫妇开枪,造成约翰·路堤死亡,其妻子则成功逃脱。案件审理中,两名共犯均提供了对比斯利不利的证词,最终两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比斯利案的争议点在于他犯案时年仅17岁又9个半月,而他的受害人又是联邦法官米歇尔·路堤(J. Michael Luttig)的父亲。当比斯利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时,9个法官中有3个都为此回避,将案件交由另外6名同事审理。其中安东宁·斯卡利亚法官回避的理由是路堤法官曾在他手下做事,而戴维·苏特和克莱伦斯·汤玛士法官(Clarence Thomas)则因路堤当年曾争取让他们获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而回避。
2001年8月13日,最高法院大法官就比斯利提出的延迟执行要求进行投票,6位大法官最终以3-3未做出决定。
隔年5月28日,最高法院以6-0无异议拒绝给予比斯利人身保护令。斯卡利亚、苏特和汤玛士法官都在投票中回避。
人物影响
比斯利案引起舆论争议,国际特赦组织等反对处死少年犯的组织认为,比斯利犯案时距离成年还有3.5个月,因此仍是少年,而非成人。之后在2004年,最高法院在罗珀诉西蒙斯案中禁止对犯案时未满18岁的犯罪者执行死刑,并形成判例,从此美国将不再有少年死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