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崖角藤

大叶崖角藤(学名:崖角藤属 megaphylla H. Li):为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崖角藤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附生藤本植物,攀援高达30米以上。茎圆柱形,粗壮,粗3-4厘米,节间长1-6厘米;气生根肉质,圆柱形,粗1-2毫米。叶柄绿色,近圆柱形,长50-70厘米,基部粗约2厘米,腹面具浅槽,槽干时宽4毫米,两侧有膜质叶鞘达关节,脱落,关节长3厘米;叶片绿色,背面淡绿色,革质,极大,卵状长圆形,先端骤尖,基部心形、全缘,长50-70厘米,宽28-50厘米,中肋粗壮,上面扁平,背面明显隆起,基部宽达3毫米,Ⅰ级侧脉10-13对,腹面不显,背面隆起,几平伸,与中肋成80-90度锐角,至边缘弧曲上升并连接,Ⅱ、Ⅲ级侧脉较纤细,极多数,与Ⅰ级侧脉平行,脉距约3毫米,其间具网状细脉。

花序顶生和腋生,基部有长25厘米、宽4-5厘米的披针形苞片。花序柄绿色,长15-16厘米,粗2厘米。佛焰苞狭长,席卷,蕾时长20-27厘米,绿白色,长渐尖,人为展平宽16厘米,花时舟状展开,淡黄色,肉质,先端盔状,干时厚达2毫米。

肉穗花序无梗,淡黄绿色,干时绿黑色,圆柱形,长约17-20厘米,粗2-3厘米,先端钝,基部斜圆形。花密集,两性;子房角柱状,长7毫米,顶部截平,呈四边形六边形,柱头头状,突起,无柄;胚珠多数(≥8),长椭圆形或圆柱形;株柄细长,基部具微毛,生于侧膜胎座上。雄蕊4,花丝扁,长2-3毫米,宽0.5-1毫米,花药小,黄色。花期4-8月。

鉴别特征

大叶崖角藤与毛过山龙 R. hookeri 比较接近,但叶革质、更为宽大,长50-70厘米,宽28-50厘米,中肋二面无毛;佛焰苞大,长20-27厘米,宽在16厘米以上;肉穗花序长圆柱形,长17厘米以上。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1300米,生于潮湿热带密林中的大树上及石灰岩山崖壁上。模式标本采自勐海县

分布范围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海、景洪市勐腊县

用途

盆栽观赏。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