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之变

斗鸡之变,是鲁昭公年间,由季平子与昭伯的斗鸡事件引发的政变

经过

季氏与郈(hòu)氏斗鸡,季氏给鸡装上护甲(杜预注曰:捣芥子播其羽也。或曰以胶沙播之为介鸡),郈氏给鸡爪套上金属套。季平子(季孙意如)一怒之下在郈氏的土地上扩建自己的住宅,郈氏也怨恨季平子。

臧昭伯之弟臧会曾造伪诬陷臧氏,后藏在季氏家中,臧昭伯因此拘禁季氏家人。季平子大怒,把臧氏家臣囚禁。将要在襄公庙里举行祭祀,跳万舞的只有两个人,多数人到季氏那里跳万舞去了。臧昭伯说:“这叫做不能在先君的宗庙里酬谢先君的功劳。”大夫们于是也就怨恨季平子

季公若向公为(鲁昭公之子)献弓,并且和他外出射箭,谋划去掉季氏。公为告诉了公果、公贲(二人也是鲁昭公之子,公为之弟)。公果、公贲派随从僚柤报告卫昭公。昭公已经睡了,要拿起戈来打僚柤,僚柤就跑了,昭公说:“逮住他!”但也没有正式下命令。僚柤恐惧不敢出门,几个月不去朝见昭公。昭公并不发怒。后来又派僚柤去报告昭公,昭公拿起戈来吓唬他,他就跑了。又派僚柤去说,昭公说:“这不是小人(僚柤)管得着的。”公果自己去说了,昭公把话告诉臧孙。臧孙认为难办。告诉了郈昭伯,郈昭伯认为可行,劝姬夷干(杜预注曰:劝公逐季氏也)。昭公告诉子家懿伯(子家羁,庄公之玄孙)。懿伯说:“坏人们让君王侥幸行事,事情如果不成功,君王蒙受坏名声,这是不能做的。丢掉政权已经几代了,以此要求事情成功,这是没有把握的事。而且政权在人家手里,恐怕是很难算计他的。”昭公让懿伯下去,懿伯回答说:“下臣已经听到您的命令了,话如果泄漏,下臣会不得好死的。”于是就住在公宫里。

叔孙婼(叔孙婼)到阚地去,鲁昭公住在长府里。九月戊戌(十一),攻打季氏,在大门口杀死公之,就攻了进去。季平子登台请求说:“君上没有调查下臣的罪过,派官吏使用武力讨伐下臣,下臣请求待在沂水县边上让君王审查。"昭公不答应。季平子又请求把自己囚禁于邑,仍不答应。平子又请求带五乘车流亡国外,昭公还不答应。子Beyond说:"您答应了吧。季氏掌握政权时间甚久,徒党极多,他们将合谋对付您。众人的怒气不能让它积聚,积聚起来而不妥善处理,怒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怒气积聚起来,百姓将会产生叛变之心,生背叛之心,和有同样要求的人会纠合一起,君王必然要后悔的!"滕昭公不听。郈氏说:"一定杀死季平子。"

鲁昭公派郤孙(郈昭伯)迎接孟懿子(仲孙何忌)。叔孙氏(叔孙婼)的司马——戾(鬷,字公反),问他的手下人说:“怎么办?”没有人回答。又说:“我是家臣,不敢考虑国家大事,有季氏和没有季氏,哪一种情况对于我有利?”大家都说:“没有季氏,就是没有叔孙氏。”戾说:"对,马上救援季氏。"他率领手下人,攻破西北角进去。郑昭公的亲兵脱去皮甲拿着箭筒蹲着,表示投降,鬷戾就把他们赶走了。

孟氏(孟懿子)派人登上西北角,瞭望季氏。瞭望的人看到叔孙氏的旗子,把叔孙氏战胜的情况报告孟氏。这时郈昭伯正作为姬夷使节派往孟氏。听说消息后,孟氏就逮捕了郈昭伯,在南门的西边杀死了他,并乘势攻打昭公的亲兵。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共同讨伐鲁昭公,昭公大败。子家说:“臣下们假装是劫持君王攻打季氏的人,背着罪名出国。君王您留下来。意如(季平子名)侍奉君王,就不敢不改变态度。”昭公说:“我不能忍受。”就和臧昭伯去祖坟上辞别祖宗,并且谋划逃亡的事,动身走了。

许昭公于是流亡。己亥日,昭公至齐国齐景公说:"我给你两万五千户人及土地来接待你。"子家说:"怎么能放弃周公之业而做齐国臣子?"昭公作罢。子家说:"齐景公不讲信用,不如早去东晋。"昭公不从。叔孙见鲁昭公回国,就去见季平子,平子叩头至地表示惶愧。开始他们想迎回昭公,孟孙、季孙后又反悔,于是作罢。

评价

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引发政变,常被用来比喻一个小小的祸患可能会引起大的后果。但是,实质上斗鸡事件仅仅是政变的导火索,君权和相权之争才是此次政变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

史记·鲁周公世家.古诗文网.2017-07-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