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央敏

林央敏,女,台湾嘉义县太保市人,知名诗人,闽南语文学理论的建构者,也是倡导台湾民族运动的推动者。

个人经历

林央敏在小学11岁时(1965年)即能写五言古诗。国中阶段,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并显示写作潜力,资质聪慧,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进入师专后,益发展露其文学才赋,1972年首次发表新诗,次年便陆续在中央日报、联合报、台湾新闻报等校外的文学副刊发表新诗及散文。1974年参加“森林诗社”,与一群文艺青年合办出版《也许》诗刊;退伍后作品更大量问世,笔触扩展到小说、戏剧及评论,成为一多产的青年作家。1983年开始闽南语文学创作,1987年与宋泽莱林双不等人合办《台湾新文化》鼓吹台湾本土文化及台湾民族主义,并致力提倡闽南语文学及台湾民族文学。同年他的闽南语诗[呒通嫌台湾]发表后,成为台湾本土化的象征口号,对台湾民主运动及催化台湾人意识产生巨大影响。1989年与1991年的闽南语文学论战期间,林央敏不仅参与笔战,同时也是论战的引燃人。1991年与林宗源等人成立台湾第一个主张以母语写作的社团“蕃薯诗社”,又于1995年担任闽南语文推展协会的创会会长,发行《茄台文月刊》,大力鼓吹母语教育及提升闽南语地位。他是战后第一位将闽南语散文带入纯文学领域的诗人,也是闽南语文学理论的主要建构者。1986~1997年间因热衷民主人权、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语文学、教育改革等社会运动,作品且勇于突破政治禁忌而屡遭官方查禁封锁。作品含括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评论、政治评论及其他社会与文化类杂文,为一全方位作家,包含闽南语与华语两类作品中有百余篇分别入选诗、散文、小说、评论的各类选集九十余种,并选入大、中、小学教科书中,其中散文[在地图上]也同时被香港及新加坡选为华语教材,又有部分文学作品被国内、外机构或人士译为英、日语刊行于国外。曾获《联合报》散文奖第一名、青溪文艺金环奖新诗奖、全国学生文学奖新诗奖、金曲奖最佳方言歌曲作词人奖、荣后台湾诗奖、巫永福评论奖、[吴金德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等。

写作风格

林央敏早期以华语写作,写作诗风以浪漫唯美主义为主,从1978年起写作风格在经历人生的自我觉醒后,作品的风格也开始转变,到了1981年作品风格开始走向现实主义,也转向本土风格,进入乡土文学的范畴,到了1984年后作品已真正的以台湾为主题,用闽南语创作,写出他关怀乡土的爱乡、爱土、爱台湾的情怀。他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乡情、人道的关怀、现实社会的反映。

他的作品有浓厚乡情,经常描写台湾的乡土环境,像村屋、祖、稻田等,也写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在他离乡在外求学、工作时,如:“每日黄昏时,每日黄昏时,红瓦厝顶阵阵白烟蒸就天,引阮想欲赶紧转去阮阿母的身边”。

他以乡土关怀为出发点,加入自己的成长经验、人生的体验及人道关怀的精神,他的作品呈现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情感,如:“铁牛很贵族,农药肥料和人工又多么昂贵……农民的餐桌,竟不如商贾的食余……”,他用最贴近大众的语言、大众的声音,关怀台湾这块沃土。

他用作家角度观察台湾,写出台湾的社会现象,在政治小说《大统领千秋》一书中把当时的社会真相,如:恐怖的思想控制、制造英雄的神话教育、人权的压迫以及文化民族尊严的的压制作了一番写实的描写。

综言之,林央敏的文学之路以爱台湾、关怀乡土为出发点,作品的风格处处流露出台湾的关怀,他希望借由闽南语文学的创作勾起人们对台湾这块土地的疼惜,利用闽南语文学来表达他的想法,开拓闽南语文学的广度,告诉大家闽南语之美。

简言之,林央敏的写作风格,简单的说就是关怀乡土的呈现。

影响

林央敏的国家观念、乡土意识、民族情感、社会主义与立场,在1980年左右开始转变,从许信良“风雨之声”节录本的启发,他开始深思中国意识的问题,并开始接触西方思想、政治、哲学的作品,和相关的台湾史书以及当时遭当局查禁的杂志作品等。经历了这时期的思想启蒙,再加上当时美丽岛事件的省思和白色恐怖的亲身经历,他彻底觉醒,激发了他的台湾意识,看清了中国意识的假象,开始了台湾文学的创作之路,并开始积极投入政治、社会运动,大力提倡闽南语文学运动。

林央敏觉醒后开始感觉用华语无法完全表达社会大众的心声,他认为身为一个台湾人文学家,无法用闽南语写作或不用闽南语写作,是对不起台湾、对不起台湾人、也是没有为台湾文化尽一份作家本分。因此,林央敏自1983年开始试用闽南语来书写,1987年以后就大量用闽南语来书写,在1990年以后就很少再用华语书写文学。

评价

林央敏是台湾民族文学代表性作家,也是倡导台湾民族运动的推动者。他推动闽南语文学,从作品中用闽南语写作彰显闽南语之美,是目前闽南语诗作品量最多的诗人,也积极从事闽南语运动的推展。他主张闽南语是台湾的母语,闽南语要纳入正式课程,编制闽南语字典,出版历史上第一本建构闽南语文学理论的专著《闽南语文学运动史论》《闽南语小说史及作品总评》《典论闽南语文学》和《闽南语文化钉根书》。林央敏以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推动母语,关怀台湾,他是一位兼具理想的社会运动家及爱乡的文学家。

著作

诗集

《睡地图的人》,台北市:兰亭书店,1984年《驶向台湾的航路》,台北:前卫出版社,1992年《故乡台湾的情歌》,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胭脂泪》,台南市:真平出版社,2002年《希望的世纪》,台北,前卫出版社,2005年《一叶诗》,台北:前卫出版社,2007年

散文集

《第一封信》,台北:礼记出版社,1985年《蝶之生》,台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雾夜的灯塔》,台中市:晨星出版社,1986年《惜别的海岸》,台北:前卫出版社,1987年《寒星照孤影》,台北:前卫出版社,1996年

短篇小说集

《不该遗忘的故事》,台北市:希代出版社,1986年《大统领千秋》,台北:前卫出版社,1988年《阴阳世间》,台南市:开朗杂志事业,2004年《蒋总统万岁了》,台北:草根出版社,2005年

长篇传记

《宝岛歌王叶启田人生实录》,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年

评论集

《台湾民族的出路》,高雄市:南冠出版社,1988年《台湾人的莲花再生》,台北:前卫出版社,1988年《闽南语文学运动史论》,台北:前卫出版社,1996年《闽南语文化钉根书》,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

编选集

《语言文化与民族国家》,台北市前卫出版社,1998编《闽南语文学运动论文集》,台北:前卫出版社,1999编《闽南语诗一甲子》,台北:前卫出版社,1998编《闽南语散文一纪年》,台北:前卫出版社,1998编《闽南语小说精选卷》,台北:前卫出版社,1998编《林央敏闽南语文学选》,台南:真平出版社,2001编《闽南语诗一世纪》,台北:前卫出版社,2006编

其他类

《简明闽南语字典》,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TD闽南语电脑字典查阅系统》,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TD闽南语电脑字典使用手册》,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台湾诗人一百》,影音DVD-林央敏辑,国家台湾文学馆,2006年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