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猫,网络流行词,是指抚摸猫咪、与猫咪玩耍、给猫咪喂食等与猫的亲密接触,一般被认为是铲屎官与猫最直接的沟通方式。
随着萌宠经济渐热,不少宠物爱好者家里没有条件养宠物,于是撸猫馆产业兴起。但随着撸猫成为爱宠一族的招牌动作,人畜共患疾病的暴露及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猫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词语来源
“撸”字最早出现在宋代金朝韩孝彦的汉语工具书《四声篇海》里,是否为当时金人习用汉语的自创不得而知。但其音义单纯:“郎古切,音鲁,动也”;且其音符、义符分明,被拿来表达上海方言少有歧义。1980年《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6年《简明吴方言词典》、1997年《上海方言词典》,以及2007年《上海话大词典》等工具书都收录了该字。在201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划归方言。
在上海话中,一直有“撸”这个字,意思是抚摸或手、手臂把东西聚拢。有时也写作“捋”或“攎”。在古汉语中,它们都有抚和敛的意味,同时也还具有其他音义。表示抚摸时,“撸”表示手和触碰对象之间会有位置的移动。《简明吴方言词典》的注释是:“用手按住皮肤或头发等向一端滑动”。上海方言中也有许多和“撸”有关的词语,譬如:“撸平”,即用手来回抚摩使东西平整;“撸顺毛”,即投其所好、取悦其人。
撸猫一词是随着各路网红猫的大热而兴起的网络流行词。
词语释义
撸猫指的是抚摸猫咪、与猫咪玩耍、给猫咪喂食等亲密接触,一般被认为是铲屎官与猫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是“猫主子”与“狸奴”间的灵与肉的碰撞。
撸猫方式
撸猫时要避开猫的腹部和下半身区域。 因为腹部最脆弱,而下半身则会让猫咪感觉失去自己身体的支配权,从而紧张。 此外,如果在猫咪休息的时候,可以帮他按摩按摩胡须垫,摸摸眉毛,揉揉腮,但需注意不要强撸。
相关产业
2017年7月6日,一篇公众号文章迅速走红,作者提出了一个撸猫界恒久以来敢梦不敢言的终极关怀:人们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撸猫。
2020年,绍兴市萌宠经济渐热,由于不少宠物爱好者表示家里没有条件养宠物,于是撸猫馆就应运而生。在绍兴市区和柯桥城区,已有四五家撸猫馆营业,满足了“铲屎官”们和“喵星人”亲密接触的小小愿望。在市区的一家猫咪咖啡馆,30多只品种各异的小猫与客人和谐共处。每逢周末,店里都坐满了特地前来“撸猫”的年轻人。
相关事件
有不少的铲屎官患上了“猫瘾症”,全称为“撸猫成瘾综合症”,是指有些铲屎官在面对猫咪这种生物时,长期表现出不可自控的抚摸行为。患有猫瘾症的患者尚无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但在长期没有接触到猫的情况下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病情”发作时,他们常感疲乏无力、心悸病,卧床时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甚至食欲不振、不思茶饭,只想撸猫。普通民众会患上猫瘾症,连一些名人对猫瘾症也毫无抵抗能力。最有名的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20世纪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也是一位猫瘾重症患者。他说自己“养了一只猫,就会再养一只”。最多的时候,他养了34只猫。
随着撸猫成为爱宠一族的招牌动作,与此同时,人畜共患疾病的暴露及发病风险随之增加。“猫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极高。猫抓病(CSD)又称“猫抓热”,是汉氏巴尔通体菌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巴尔通氏体属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杆菌。通常是由猫抓伤、咬伤引起或与猫密切接触后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播。常见症状有: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伤口处皮肤可有红肿、疼痛等。部分还会有食欲不振、咽喉痛、头痛、背痛、关节痛等症状。理想情况下,应在暴露后即刻接种狂犬疫苗。对于从事有狂犬病暴露风险的职业,或因爱好而有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人,应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预防。
参考资料
撸猫,是个什么梗? .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2
新词旧语各种“撸”.百家号.2025-05-12
喝杯咖啡“撸”个猫.百家号.2025-05-12
“铲屎官”发热不退,竟是“撸猫”惹的祸.环球社会.2025-05-12
看客:全民“撸猫”时代.网易新闻.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