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坎贝尔(Donald Thomas Campbell,1916.11.20-1996.05.0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进化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进化认识论的奠基者。他的研究影响深远,2002年被《一般心理学评论》评为20世纪被引用最多的第33位心理学家。197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和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93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此外,他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研究杰出贡献奖,以及多所大学的荣誉学位。
人物经历
他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民家庭,逝于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1930 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文学学士,二战期间他服务于美国海军,之后返回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学业,1947 年获得该校心理学博士学位。1947-1950 年在俄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953-1979 年在西北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979-1982 年在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社会科学系任教,1982 年在之后在里海大学社会关系系任教。
坎贝尔是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行为理论。这种行为理论建立在下述这些学说的基础上,它们是 E.爱德华·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E.布伦斯维克的末梢行为主义和知觉恒常性,M.谢里夫、S.阿希、D.克雷奇和 R.克拉奇菲尔德的现象社会心理学,以及由“现象学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控制论(即把学习得的世界观或知觉倾向看作是相当于习得的反应倾向。他的著名的有关社会态度和群体间定型的研究便出自这一观点)。
坎贝尔的著述因其方法论的阐释而出名,其中最在影响的是两部著作:与菲斯克合著的《多特性多方法矩阵的收敛和判别式证明》,与斯坦利合著的《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设计》。
这种方法倾向与其知觉、学习、进化等研究兴趣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进化的、社会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理论,这种理论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进化认识论》一书中。后来 M.B.布鲁尔和 B.E.科林斯在《科学探究和社会科学:坎贝尔纪念文集》一书中汇集了他的所有文献书目和主要研究的述评。
二十世纪 50 年代初他在芝加哥大学参与跨学科的行为科学发展研究时最早接触知识变化课题,他把艾什比的控制论与学习、知觉等理论放在一起考虑,“这种研究使我超出社会心理学范围,从讨论学习、知觉、认知开始,最后走向生物进化、社会进化和科学理论。”也受到 K.波普尔的科学进化论的启发,他最初把自己的理论叫做“选择淘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象波普尔那样突出“否证”的方面。
坎贝尔在 1974 年提出“进化认识论”(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一词,他对知识个体由“基因突变”到个体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说明。他指出,一开始的时候,产生潜在的新知识的过程是盲目的,因为认识主体并不知道(预见或预知到)他们会发现什么;他们只是盲目地进行试错。在试错过程中,好的变异会保留下来,不好的变异就会被淘汰。坎贝尔还对知识个体形成过程加以了微观而动态的描述。
主要著作
与菲斯克合著《多特性多方法矩阵的收敛和判别式证明》
与斯坦利合著《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设计》
《进化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