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子

伟子,1982年出生于河北张家口,是一位油画经纪人、诗人和策展人。她在2005年毕业于张家口教育学院中文专业,并一直从事编辑、出版以及艺术媒体工作。伟子现任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当代画家》组委会大型系列丛书《美术档案》主编,兰州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DM杂志《城市档案》特约指导,大型专题纪录片《中国当代画家》编辑,北京国际艺苑东方画廊顾问,文星网专栏主编,以及“接力中国·榜样力量——首届优秀农村留守儿童评选活动”媒体顾问。出版图书有《禅静思语》《佛陀心语》。

人物经历

伟子自2005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编辑、出版以及艺术媒体工作。她曾担任幼儿教材《智多星多元智能开放课程》编委,时尚杂志《快乐太太》专栏撰稿人,以及大型系列丛书《美术关注——中国油画名家》的编辑和副主编。2009年,伟子担任《美术关注——中国油画》主编,并为中央美院艺术资讯网记者。2010年,她创办并主编了大型系列丛书《美术档案》。2011年,伟子出版了个人诗集《如诗的青春》。

出版作品

个人出版

伟子的个人出版作品包括《一生要看的50部电影》(海潮出版社)、《佛陀心语》(中国城市出版社)、《禅静思语》(中国城市出版社)、《女人口才书》(中国妇女出版社)、《女人养育书》(中国妇女出版社)、《美术关注——中国油画》丛书(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档案》丛书(四川美术出版社)。

合作出版

伟子参与合作出版的作品有《性格决定命运全集》(中国纺织出版社)、《心态改变一生全集》(中国纺织出版社)、《习惯决定成败全集》(中国纺织出版社)。

人物评价

我很年轻的时候曾经非常爱读诗,后来毕生学画,画意未求得,诗情又忘却了。读伟子的诗,由于情真而感人,虚伪是艺术的大忌。我眼中的伟子,还是小小的年纪,却已做着人间的大事。从她感慨万千的诗篇里,我看到那快乐的小泪珠,却也是清澈的波浪,春风里舞动的云。

——旅美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征骅

一个和时代若即若离的小女孩,命运将她推入画界的漩涡。她从未被陋习吞没,一直封锁着纯情和伤感。她的美如诗一般难析。那些小诗是她的眼睛、她的睫毛。

——画家、作家 兆雄

伟子来电,嘱我为她即将出版的诗集写点东西,好生为难。虽说写诗画画意趣相投,但毕竟系统不一样,版本也跟不上了。再说了,我们这代人除了陈然、郭小川,好像真没读过几首诗。诗稿渐渐展开了,眼前的伟子却越来越模糊。突然,我发现原本的我也不见了,伟子用她柔软纤细的笔尖,割破了熟视无睹、灿若金汤的世界。原来,诗可以这么写;原来,清纯美丽可以和痛楚惆怅同在;原来,现世的代沟可以在心底某个角落弥合。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 李向阳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我的诗歌素养全仰仗革命文艺熏陶了。见伟子采访、写博客、出书、跑路办事,不知怎的总冒出故事片《小花》中的这两句。片子儿里刘晓庆、陈冲她们俩为革命事业流了多少汗呀。你进去,如一具张开的腔子,同她的神经末梢一道抚摸,受热受冻,有难同担,也化为一位脆弱的英雄主义者。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一江

一切感知的事物,经过情感的浸泡,都可以成为诗的意象。事实上,对诗作出评判或解读乃是误区,正如乐曲的演奏,某些段落会使听众获得难以言状的感受,面产生共鸣,而对于某些听众则不以为然,这或许与听众的个性抑或情态有关。对伟子的诗歌试图进行评说,估计同样是徙劳的。她的诗如果你能静静地品味,便能获得一种感受——莫明的情绪与联想,犹如一股清泉在涌动、流淌……沿着心路的蜿蜒起伏,不是急流、不是瀑布、更不是汹涌的浪涛……是来自心灵的跃动,而诗的疆域消失了时空。这仅仅是“品”过伟子诗作后的肤浅表述。

——旅奥诗人、画家 刘定国

偶然的一个夏天,偶然认识了伟子。秋天,认识了《美术档案》—— 一部由伟子主编的极为专业的油画刊物。冬天,拜读了伟子《·如诗的青春》手稿—— 一曲娓婉而悠扬的春的轻歌。心间,依然飘荡着早已久远的圣曲,在无垠的荒漠、孤独的天空中寻觅那些散落在“朝圣”途中的身影。

青春因甜蜜而苦涩,青春因苦涩而幸福。我们在每一次别离之中相聚,在一次次艰难之中品味幸福,在不断的痛苦之中获得了安然。晚风,轻拂尘埃,携着返青的土腥,化作曾经的心曲而畅然。严冬悄然而去,此时已是春天,上苍总是叩击着送走一个春天,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往复的节拍,演绎着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的故事。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金鸡奖最佳美术奖以及《太阳照常升起》亚洲电影节最佳美术设计奖获得者 冷建军

当今的中国是物质文明长足发展,但精神文明进步有限的时代。写诗是美的感悟,是灵魂的宣泄,其实,更是一种自我的文化救赎。诗人通过写诗在感召读者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教育。

我不敢想像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有很多人会静心读诗,但是,我想,如果当下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分子,能够像伟子这样通过诗歌、通过博客来对自己的情感,来对自己的人生路程有一次或几次小憩样的回想和总结,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多了许多文明人,必然少了许多莽汉和泼妇。从这个角度来说,《如诗的青春》不仅仅是伟子个人对爱情的低唱,也不仅仅是伟子个人对生命的回想和总结,其实,也是推进中国人文明程度提高的一种方式,一种思路,一种启迪。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高级经济师、投资公司总裁 陈一夫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