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坡之战是发生于刘协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刘备奉刘表之命北上伐曹,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带领部队反击,两军在博望坡遗址(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交战,最终以夏侯惇战败告终。此后由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顾及刘备,刘备因而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背景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刘备借此机会与失散的关羽、张飞重逢,并一起前往投靠汝南郡地方领袖刘辟、龚都等,并筹划在曹操势力背后发动袭击的策略。
公元201年,在官渡和仓亭之战获得胜利的曹操,决定解决位于势力背后的威胁。与刘备在穰山展开战役,刘备告败于曹操军,被迫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备在刘表军被委以重任,屯兵于新野守卫荆州北方。
公元202年,刘表计划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击许昌市(今河南省许昌市)。授命刘备北向出击,刘备军兵势一度逼近许都。
曹操派遣军中将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军队后撤于博望一带与曹军展开交锋,战役因此打响。
值得提及的是,在当今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中,博望坡之战被定义诸葛亮主导的战役。然而公元207年冬季,刘备才“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因此博望坡遗址之战时诸葛亮仍未出山,战役主导那就更是谬论了。
交战细节
博望坡交锋
当刘备率领军队到达叶县的时候,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两军在博望坡附近进行交战。
计诈曹军
在刘备军与曹操军交战的某日,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跟曹军交战,交战片刻便假装不敌。同时烧毁自军的营寨,诱使曹军误判刘备无力再战。
曹军中计
曹军果然中计,持续追击刘备军队。当曹军行进到狭窄的林间山道的时候。忽然左右侧树枝摇曳,刘备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曹军被眼前的情况打得措手不及。曹军将领夏侯惇、于禁当即下令军队撤退。在撤退途中曹军将领夏侯兰被刘备军生擒。
李典回援
从河北回援的曹军将领李典已料到刘备会使用伏兵之计,早已指挥自军人马前往攻击刘备,救出了夏侯惇和于禁,最后两军一并撤退。
战后历史
博望坡战役后,刘表再无主动出击中原的意向,而曹操则因将战略重心北移,双方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虽然在往后的时间段,刘表仍有进军中原的良机,如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曾劝刘表主动出击,却被刘表所拒绝。刘表问鼎中原的心愿终究也因为一次次良机的错失,没能实现。
在刘表逝世之后,荆州便就被曹操军所占据。刘备在寻求江东孙权帮助的期间,推动了赤壁之战的发生。
艺术创作
在三国演义中,博望坡之战被视为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
该作品中提及诸葛亮应刘备三顾茅庐的邀请,答应辅佐刘备。与此同时,曹操已平定黄河以北等地,对南方一带虎视眈。在一番权衡之后,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新野。
虽然敌势汹汹,但诸葛亮却并不惧怕,轻抚羽扇,已然有对敌之策。
然而当诸葛亮想调兵遣将时,关羽和张飞却因轻视诸葛亮,而无视诸葛亮调遣。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让他们各带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夏侯惇军队通过,就以伏兵和大火进攻。
同时派遣赵云带领老弱残兵,作为先锋与夏侯惇先行交战,同时故意诈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中小路。再者,又派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秘密前往曹操军后方,焚烧物资,以此制造恐慌。
交战时,夏侯惇与于禁果然中计,领军追击。位于后方的李典虽早已察觉异常,急报夏侯惇谨防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地势所累,一时无法脱身,死伤惨重。夏侯惇等将领因故败退。此战之后,诸葛亮也因此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参考资料
汝南县历史...2022-08-31
许昌市历史沿革...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