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角雕

发出的声响却非常小,即使在猎物头顶上掠过,也不容易被察觉。角雕会在高树上以树枝筑巢,很多时都会在南美洲最高的吉贝上筑巢。由于砍伐爪哇木棉在南美洲代表了恶运,所以帮助了保存它们的栖息地。它们每次会生两只蛋,蛋呈白色。角雕的成长期为两年,但要到了四五岁左右才完全成熟,有繁殖能力。当第一只蛋孵化后,角雕就会忽略第二只蛋,第二颗蛋便不会孵化。雏雕出生后6个月就会换羽,但父母仍会照顾它多6-10个月。若对其巢造成骚扰或威胁它们的雏雕,它们会变得很攻击性。

形态特征

美洲角雕翼展2米,它的爪子最长可达12.5厘米。雌性通常较大,平均体重为7~9公斤,而雄性平均体重为5~8公斤。、肩骨、覆羽和臀部是石板黑色或灰色。胸部、腹部和侧面呈浅灰色,带有水平的黑色条纹。头部、大腿和肛门处是浅灰色的,颈背上有一条黑色的带子穿过。角雕的冠由黑色的长羽毛组成,当受到威胁时冠就会竖起,冠有时是用来将声音传到耳朵的。蓝黑色的喙(hùi)极为有力,黑色的上半身和胸部与白色的下半身形成对比。腿有黑色条纹。黑色的尾巴上有四个灰色横纹的标记。腿、后爪长达6厘米,非常有力,呈黄色。

幼鸟羽毛浅,白色羽毛上带有灰色,在较大的上翅覆层表面上有轻微的黑色斑点、条纹和斑驳的浅灰色。在灰色的上尾部表面有7~8条黑色的条纹,下表面白色部分上有6~8条狭窄的黑色条纹,翅膀下有白色的覆羽。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美洲角雕分布在整个中美洲南美洲,特别是墨西哥南部到玻利维亚东部、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

栖息环境

美洲角雕栖息在海拔2000米的低地森林和热带雨林的树冠上,通常出现在雨林树冠的中上层,在那里它们能够找到首选的猎物。角雕更喜欢原始森林,会避开耕地区域,但也会在开阔的土地上狩猎。它虽然是大鸟,但极为谨慎,喜欢降落在植被之间而不是树梢上,它很少飞过森林,也很少出现在空旷的地方。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美洲角雕凭借它们5英寸长的爪子和有力的腿来制服猎物。它们擅长从树冠上抓捕猎物,并且飞行能力强大,可以将猎物带到栖息处进食。美洲角雕是非常熟练的猎手,拥有敏锐的视力和用翅膀在茂密的森林中小心移动的能力。它们的视力能够从大约650英尺外看到不足一英寸大的猎物,也有良好的听力来弥补其相对较差的嗅觉。角雕长尾羽的进化主要是为了帮助其在树木和植被周围引导和导航。

美洲角雕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树懒灵长目,但也捕食蜥蜴、鸟类、小型啮齿动物。当这些鸟类栖息在靠近人类住宅的地方时,也会攻击家畜,如狗、山羊和鸡。

防御行为

美洲角雕不是好斗的,只要没有受到干扰,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但当幼鸟遭遇危险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地攻击。

交流行为

美洲角雕通过鸣叫相互交流。它们经常会坐在栖息处发出听起来像“uahaaaau...uahaaaau”的声音,这被认为是宣示领土的行为。成对的美洲角雕经常把它们的喙摩擦在一起,这被认为是在求偶。当角雕靠近它们的巢穴时,可以听到尖锐的“wheeeee-wheeeee”叫声,雄鸟和雌鸟在忙于育雏活动时经常使用这些叫声来保持联系。小角雕在38到40天时开始使用类似的叫声。

活动行为

美洲角雕通常成对出现,会栖息长达23小时寻找猎物,擅长在茂密的森林栖息地中进行捕猎。角雕是昼行性动物,白天捕食

生长繁殖

美洲角雕的寿命约为25~35年,是一夫一妻制,会与同一个配偶在一起直到死亡。

发情期:

性成熟的角雕会在4到5岁时开始寻找伴侣。交配季节从四月或五月左右的雨季开始,在此期间,这对角雕会进行多次交配。

产卵期:

美洲角雕一般选择在森林中最高的树上作为筑巢地,它们通常在40米左右高的地方筑巢。在选择好巢址后,便开始建造巢穴。巢穴由编织的树枝组成,内衬柔软的植被和动物毛皮。有些美洲角雕可能会在一年中使用多个巢穴,但大多数更愿意每年重复使用同一个巢穴,并根据需要不断修复和重建它。

雌鸟一次产1~2个蛋,2~3年才繁殖一次。孵化期有56天,由雄雌亲鸟进行孵化,雌性孵化的时间更长些。角雕蛋呈梨形,颜色为白色,平均长度为75毫米,宽度为57毫米。每窝只孵化一只幼雕,第二只蛋则用于备用。由于饲养幼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如果两个蛋都孵化了,其中一个会因饥饿而死亡。

育雏期:

亲鸟会照料幼鸟10个月左右,幼鸟偶尔会在筑巢树内进行小型飞行。一年后,亲鸟不再给小角雕喂食,迫使它自己出去寻找食物并慢慢适应环境。幼鸟的羽毛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由白色变成灰黑色,四五年后,角雕完全成熟,这期间通常会栖息在它们出生的区域内。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18年,全球美洲角雕规模初步估计有11.8万~22.5万个成熟个体,其中主要包括法属圭亚那的1000~2000对,秘鲁的5000~10000对和巴拿马共和国的806~1208对。

中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巴拿马南部,由于过度伐木和森林砍伐,角雕在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几乎灭绝。

致危因素

森林砍伐:在整个区域内,大规模的伐木导致筑巢地、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鉴于美洲角雕自然狩猎领地所需的空间量,角雕特别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影响。

人类猎杀:饲养家禽的人可能会猎杀栖息在居民区附近的角雕,以避免其对牲畜进行攻击;由于一些角雕的神话和谣言,当地人对这种凶猛的生物充满仇恨,经常出于恐惧而猎杀它们。

繁殖困难:每两到三年产卵一次,每次只有一到两个蛋,且只孵化一个蛋。

保护措施

游隼基金会等许多保护组织正在努力防止角雕数量继续减少,并将角雕重新引入其以前的栖息地

保护级别

2021年,美洲角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易危(vu)。

衍生文化

2002年4月10日,巴拿马共和国宣布美洲角雕为本国国鸟

美洲角雕又名哈佩雕,它的名字来自古代的希腊神话。哈佩是神话中有女人身又有锋利鹰爪花的妖怪,她非常残暴地行使神的惩罚工具。哈佩雕由此得名,象征着它的凶残程度。

参考资料

Harpia harpyja.catalogueoflife.2024-08-05

Harpy Eagle Harpia harpyja.IUCN.2022-04-21

Harpia harpyjaharpy eagle.animal diversity web.2022-04-21

Harpie féroce Harpia harpyja - Harpy Eagle.Oiseaux.2022-04-21

Harpy Eagle.aboutanimals.2022-04-21

Harpy Eagle Harpia harpyja.BirdFact.2022-04-21

Harpia harpyja (Linnaeus, 1758).Aves de rapina Brasil.2022-04-21

Harpy Eagle Harpia harpyja.AZ Animals.2022-04-21

HARPIJ Harpia harpyja.EAGLEWATCH.2022-04-21

友情链接